2005年12月12日,《財經》雜志2006年會在北京舉行,主題為“預測與戰略”。新浪網提供獨家門戶網絡支持。以下為行業圓桌會議四:地產與資本市場實錄。
主持人楊大明(《財經》雜志主編):沒想到大家對房地產市場的熱度與現在這樣一個寒冷的冬天形成強烈的反差,非常榮幸今天我們請到了業界的專家,也可以說是我們的主講嘉賓,請他們參加《財經》年會的論壇,這個話題看起來好像很簡單的幾個 字,“房地產與資本市場”,從《財經》雜志辦年會來說,我大概描述一下它的目的,或者說為什么要辦這樣一個年會?大而化之,大概是這么幾個,一個是年會本身還是側重于探討產業和資本市場的關系。第二,剖析微觀產業和宏觀經濟趨勢的關聯。第三,《財經》年會的特點是對未來進行預測,我們今天準備了這樣幾個題目,在討論之前,我先介紹一下五位嘉賓的簡單情況,第一位哈繼銘,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第二位許小年先生,北京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副董事長。第三位房超,北京國華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第四位,蓬鋼先生,美林集團全球資本投資部中國區總經理。第五位,扈企平先生,標準普爾中國區總裁。他們的簡歷我就不詳細介紹了,但是我想他們大家都很熟悉了。
在展開話題之前,我想大概整理一下第一個問題,請幾位專家對于大家比較關心的近年來國家的宏觀政策調控對于地產的影響,或者說在一年結束的時候,我們用一些比較簡捷的語言,加上專家的心得對市場一年來的回顧,主要是政策調控,以及我們對于投資體制方面的影響。
第二,想就這個題目我們再討論一下這些影響,特別是對于房地產企業,對于這些,開發商他們更加切身的感受。
然后我們可能轉入地產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的關系,或者說現在大家都在談地產市場和資本市場的聯系上現在越來越呈現一種多元化的趨勢,這些趨勢都有什么樣的特點,需要什么樣的條件。
第四個問題,中國的房地產企業在利用外資方面或者說在和國際的海外資本市場聯系上大概有些什么樣的機會。
我們先簡單回顧一下市場,或者說2005年馬上過去了,我們對于中國房地產市場的一些簡單的概括。五位嘉賓先用比較簡練的語言,每個人大概用幾分鐘的時間做這樣的描述,有些專家可能有一些不同的準備,沒有關系,先各抒己見。首先請哈繼銘先生來談。
哈繼銘:就第一個問題,今年上半年政府陸陸續續出臺了一些調控政策,看到有關的文件,老八條、新八條,然后七部委的一些政策。總的來說,我覺得今年的這些調控政策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房地產價格漲幅可以看到,明顯不如去年漲得那么快,并且有些地方量有縮小,價格有的出現一些下降,原先漲幅比較大的一些地區和城市,價格漲幅現在明顯有些回落。
但從整個情況來看,有些地區由于我們這些調控措施,一個還是行政方面的手段用的比較多,另外一個可能在執行力度上,各個地區可能都有不同的執行力度和辦法。最近我們看到深圳有些地方的房價漲得比較快,出現房價漲幅,各個城市參差不齊,也有人說是泡沫此起彼伏,這個地方下去,那個地方上去。先是上海,后是深圳,接下來是哪個城市不知道,可能這個現象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鑒于這樣一種情況,我覺得明年的房地產從全國整體來說,不會出現很大的下滑,會是一個溫和的上升,但不排除某些城市的漲幅會遠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這是我們現在的一個特點。為什么我說明年房價不會有很大的上升,通常是這樣,只要是房價在哪個城市漲得飛快的話,這個城市的調控力度可能就會有所加強。包括決策者也覺得泡沫不是全國性的,是區域性的,漲得太快,有必要降降溫。我覺得這也是應該的,其實中國的房地產價格不應該漲得太快,漲得太快,從目前來說,對于拉動內需都沒有什么好處。因為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特點和國外不一樣,一般國外房地產價格漲的快,拉動內需其實是一個最好的龍頭,美國也是這樣,其他國家也是這樣。中國還有一大部分人還是想買房,這樣漲得太快,積壓其他的消費,買房所跟進的汽車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