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ohochina.com/chinese/_newsimages/2005/20051202-010.jpg) 承孝相,生于1952年,漢城大學畢業,碩士學位,曾在維也納工業大學學習。1974年至1989年,為全壽根(KIM SWOO GEUN)工作。1989年創立自己的事物所。90年代初,是4、3小組的核心成員,這一組織曾對韓國建筑界產生極大影響。他一直擔任漢城建筑學院執行院長。他的作品,如“惠康城”(1995—2000)等,曾獲多項大獎,他的SUJOL—DANG被評為韓國20世紀十佳建筑之一。美國建筑協會授予他榮譽成員稱號。2002年,他成為韓國當代國家博物館評出的首位“年度藝術家”,他曾在那里舉辦規模宏大的個人展。他執教多個高校,曾北倫敦大學榮譽客座教授,他已經出版的作品包括:《貧窮之美》(1996);《智慧之城/智慧建筑》(1999);《作品:10X2》(2004);《建筑、思想的符號》(2004);《構造“空”》(2005)
“長城腳下的公社”里的會所,北京2000—2002
這個地方群山環繞山谷,地勢極好,風景絕佳,長城蜿蜒在險峻的群山上,劃出一道天然的邊界。但幾座農舍留下的一點殘存,破壞了這里的美景。此處如何設計?查看現場回來,我就想,首先,自然要素,如巖石、數目,甚至現有的人造結構,都要保留。考慮到場地足夠的功能空間及斜度,大量的空間,應該放入幾個部分,以留給“空”設計的余地。這是在室內和室外之間,充盈和空白之間,與自然交流的最好方式。這樣一來建筑分割的各個部分,便與 其他房子和周圍環境和諧相處。“建筑即風景”便是這一設計的追求,它包容了多元的文化和不同的功能,因此,建筑在這里不是供觀賞的對象,而是具有不同背景的人們彼此之間,并與自然之間,相遇、交流的地方,憑借自然與人造的建筑,我想創造一個由人組成的新的風景,我把這叫做“文化景觀”。這種文化景觀是新自然、新地方、新生活。
會所處于“長城腳下的公社”中心,從各個房子可以很容易地來到這里,它靠近南面和北面山谷起源的地方。同這里向西看,長城正在眼前,能看到整個地區美好的風景。往東看,也可以看到東面的山谷,而南北兩邊的視野,則圈定群山之內,此地的坡度約為0—10%,從西南向東北傾斜。這個會所,是為各個房子的客人和住戶提供服務,包括向個飯店,一個游泳池,一個畫廊,一家雜貨店,一個管理中心以及員工宿舍,各色人等在此相遇,多元文化在此碰撞,多種功能和諧共存,它應該是這樣一個地方,與其他功能相比,游泳池實在很大,應該分成幾塊才對,中餐館有10個包間,擁有10個私密、封閉的花園,這10個花園風格各異。若把飯店當做一個用活動隔間隔開的大廳,那些獨立花園看起來一定很特別,由于房間曲折,留下一些空處,光線穿過,好像一道神秘的長廊。除了員工宿舍,其他功能區都由走廊連接,并按其現在的場地高度決定位置。游泳池和中餐館上面的西餐廳,是賞長城風景的好地方,日落尤其迷人。走金大堂,幾株好看的綠植映入眼簾。這些會所的延伸,其中的直線元素,把建筑與道路連接起來。這里有噴泉、木飾和停車場,但有些外部空間并未利用。
所有的人工元素,都與原有的風景絲絲相扣,邊緣應特殊處理,這樣做的效果,是仿佛五個部分從北面的山脈自然延伸出來的,而不是建在地上,材料也是表現設計理念的手段,也就是說,物質和設計思想統一,彼此依存,因此,這個建筑要使用天然材質如木頭,柯頓鋼和混土、柯頓鋼時間長了會生銹,這一層綠銹,逐漸變化,變得與自然世界中經過許多歲月的顏色變化相仿。混凝土里的石頭是把露石混凝土和現場的石頭結合起來使用,將保持自然環境的本色。出來的是一種“返舊”效果,仿佛歷盡滄海桑田。它留給我們美好回憶,讓我們今日得以站在這里。 |
|
|
|
|
|
|
|
|
|
|
|
|
|
|
|
|
相 關 新 聞 |
|
相 關 專 題 |
|
|
|
新 聞 評 論 |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天水在線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天水在線留言板發表的言論,天水在線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