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窟
37窟:時代、隋
洞窟形制:圓卷龕、前部毀。
造像:龕內塑坐佛一身,右側一脅侍菩薩。
特點:主佛高2.10米,頂作低平螺旋髻,略有殘損,面形方圓,著通肩架裟,善跏趺座于方形座上,中踩半圓蓮臺,體軀健美,神態安詳。
右脅侍菩薩,高1.85米,頂蓄高髻,戴華髻冠,面容豐滿,形體修長,雙手自然交叉于胸際,姿態優美,表現手法筒簡練,寫實,是麥積山隋代造像的精品。
第44窟
44窟:時代:西魏
洞窟形制:
四角攢尖頂窟,高2.25米,面闊3.20 米,進深1.9 米,窟前部塌毀,僅存后部造像。
造像:
正壁龕內塑坐佛一身,龕外塑左右脅侍菩薩各一身,左、右兩壁后側塑弟子各一身。
特點:
佛高1.60米,水渦紋高肉髻,內穿僧祗支,胸前系結,外披通肩袈裟,結跏跌座。肉髻、胸前、衣裙上均殘存彩繪痕跡,覆于佛座前的懸裳衣褶俱呈圓轉的線條,質感厚重,層次分明,富有裝飾趣味。佛面形方園適中,端莊典雅、微微俯視、和藹可親,集中體現了西魏造像的美感。龕外脅侍菩薩高1.30米,頭戴冠,發呈三縷,披于肩上又垂至臂肘,袒上身,披巾繞肩。佩項飾,下著裙,側壁弟子高1.07米,形象質樸。
![](/Files44/BeyondPic/2006-5/21/14_00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