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中心>>政務信息>>正文 |
張家川縣2006年政府工作報告 |
(2006-3-8 20:31:25) 有位讀者讀過此文 來源:市政府網站 打印本頁 |
|
|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文明程度不斷提高。大力開展社會主義、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公德教育,不斷提升精神文明創建水平,著力塑造明禮守信、艱苦創業的民族精神,自主創新、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全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高?萍紝洕鲩L的貢獻率進一步提高。實施科技項目74項,累計引進推廣動植物新品種278個,開發新產品20個,新技術10多項。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全面落實,“普初”成果得到鞏固,“兩基”工作積極推進,初中、小學入學率較“九五”末分別提高了29.8和0.7個百分點。教育質量穩步提高,共向大中專院校輸送學生5096名。累計實施項目學校建設97所,新增校舍面積8.2萬平方米,消除各類危房2.6萬平方米,辦學條件顯著改善?h鄉村三級預防保健網絡不斷完善,公共衛生體系得到加強,有效應對了“非典”、“禽流感”等重大疫病,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明顯提高。積極實施“村村通”工程,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達到90%。文化體育、史志、檔案、文物保護等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績。計劃生育工作扎實推進,基層基礎不斷夯實,婚育觀念明顯轉變。雙擁共建、扶殘助殘活動深入開展。資源、環境保護進一步加強。圓滿完成了第一次經濟普查和人口抽樣調查等重點統計任務。人事編制、地方武裝與民兵預備役、物價、地震等事業健康發展。金融保險、郵政通訊、工商管理、稅務、石油、煙草、鹽務、質監、氣象、藥監、交警等行業和部門為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 ——社會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城鄉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431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323元,分別較“九五”末增長12.8%和52.4%。累計投入各類扶貧資金9559.7萬元,扶貧開發積極推進,1.6萬絕對貧困人口基本解決了溫飽,4.4萬低收入人口穩定解決溫飽,整村推進工作發展勢頭良好。城鎮居民人均住房由“九五”末的8.3平方米增加到11.5平方米。累計有1238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發放救災資金975萬元,災區和困難群眾生活得到妥善安排。有4842名下崗失業人員和城鎮困難居民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累計發放保障金1931.4萬元,“三條保障線”制度全面落實。養老、醫療、失業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87%以上的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五年共辦成與人民群眾密切相關的實事30件,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生活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 ——民主法治建設得到加強,政府依法行政水平不斷提高。認真實施依法治縣方略,深入開展“四五”普法教育,加大行政執法檢查力度,干部群眾法制意識不斷增強。全面貫徹落實《行政許可法》和《依法行政實施綱要》,清理、確認行政許可主體和項目,行政行為不斷規范。主動適應形勢任務的要求,修訂完善政府議事規則,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各界的監督,認真辦理“兩案”632件,積極推行村務、廠務、政務公開和村民自治,基層政權建設進一步加強,政府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不斷提高。全面實行目標責任管理,切實加強公務員教育培訓,行政效率和水平得到提高。建立和完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應急能力得到提高!按蚍揽亍币惑w化建設不斷完善,創建并鞏固了“無毒縣”成果。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全面實施工程招投標制、重大政務公示制和財政、扶貧、以工代賑資金報帳制,加大審計監察力度,認真開展了22個部門的行風評議工作,工作作風和行業風氣明顯轉變。 各位代表,剛剛過去的一年,是我縣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承前啟后、加快發展的重要一年,全縣上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動力,搶抓機遇,扎實工作,全縣經濟保持了持續較快增長的好勢頭,完成了縣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與2004年相比,生產總值增長9.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5.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7%,大口徑財政收入增長13.9%,財政支出增長5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4.8%,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6.9%,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1‰。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
|
|
|
|
|
|
|
|
|
|
|
|
|
|
|
|
相 關 新 聞 |
|
相 關 專 題 |
|
|
|
新 聞 評 論 |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天水在線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天水在線留言板發表的言論,天水在線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