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是甘肅省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進程中的重要一年。這一年,農業稅的歷史得以終結,農民稅費負擔得以徹底減輕,農民收入得以持續增長。今后一段時間,甘肅省在支農方面將采取什么措施,記者3月2日對相關職能部門的負責人進行了專訪。
省農牧廳廳長武文斌:抓主抓重 發展現代農業
![](http://www.gs.xinhuanet.com/news/2006-03/07/xin_160303071000500232007.gif)
甘肅天水的航天育種基地
武文斌指出,農村稅費改革前,全省農民總體負擔為13.2億元,加之農村“三亂”較為突出,農民負擔普遍較重,一些地方黨群、干群關系緊張。2002年稅費改革在全省范圍推開,并于去年全面取消農業稅,農民負擔逐年減輕,農村分配關系逐步理順,基層政權進一步加強,黨群、干群關系明顯改善,農村社會更趨穩定。進入“后農業稅時代”的甘肅農民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進一步高漲。所以說,這一德政之舉,不僅僅是農民每年人均減少60多元負擔的問題,更具有重大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意義。
武文斌說,“十一五”時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時期,農牧部門肩負著重要的責任。我們將把加快發展農村生產力作為第一要務,按照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和抓重點、強基礎、保安全、促發展的思路,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主攻方向,一手抓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特色農業;一手抓農民培訓,大力發展勞務經濟。不斷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使更多農民能夠早日過上小康生活。“抓重點”,就是以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為重點,把戰略性主導產業做大,把區域性優勢產業做強,把地方性特色產品做優。“強基礎”,就是配套完善動植物良種繁育、農業科技創新推廣和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保安全”,就是提升農業保障能力,確保食物特別是糧食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動物衛生安全和農業生態安全。“促發展”,就是落實政策,轉變作風,依靠科技,促進農業農村經濟持續較快平穩發展。我們將突出發展重點,優化發展格局,創新發展模式,加快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
甘肅省教育廳:穩步實施 保障經費改革
2006年 全省免學雜費人數總計4010681人
省教育廳負責人介紹說,甘肅省在深入學習《國務院關于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通知》和全國會議精神的基礎上,及時制定出臺了《甘肅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意見》。具體實施步驟:即2006年,全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學生全部免除學雜費,補助公用經費,啟動校舍維修改造資金保障新機制;2007年,鞏固改革成果,推進農村義務教育綜合改革;2008年,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公用經費全部達到《關于下達甘肅省中小學公用經費和預算內生均公用經費撥款標準的通知》規定的基本標準;2009年,中央出臺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公用經費基準定額,甘肅省低于基準定額的差額部分,當年安排50%;2010年,全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公用經費按國家制定的基準定額全部落實到位。
省教育廳負責人指出,全省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實施的范圍是:全省86個縣(市、區)農村和縣鎮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初中和小學學生3981150人;甘南藏族自治州和臨夏回民自治州城區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初中和小學學生20992人;全省特教和職業初中學生8539人。今年,全省免學雜費人數總計4010681人。免學雜費學校16363所,其中高中266所、初中1448所,小學14649所。
根據甘肅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人數變動情況測算,2006年至2010年全省農村義務教育經費投入總量325.43億元,其中中央補助的資金共89.19億元,按照中央確定地方經費分擔比例,省、市、縣共安排農村義務教育經費236.2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