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重視發展社會各項事業,努力構建和諧社會 認真實施科教興縣戰略,積極推進科技創新,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堅持高中教育抓發展、初中教育抓提高、小學教育抓鞏固、學前教育抓規范、信息技術教育上水平的思路,整合教育資源,優化教育結構,促進教育事業再上新臺階。全面深化醫療衛生體制綜合改革,努力提高全縣醫療衛生水平,下決心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積極爭取國家投資,集中力量建設一批社會事業項目,努力改善科技、教育、文化、衛生、廣播電視等各項社會事業基本條件。全面落實計劃生育基本國策,依法加強對水資源、土地、礦產、森林等資源的保護,努力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監管長效機制,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全面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項措施,創建“平安甘谷”。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積極實施解困與再就業工程,下決心解決好下崗失業人員、城鎮貧困居民和農村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高度重視信訪工作,認真解決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大力推進民主法制建設,鞏固民主團結、安定和諧的政治局面。
二OO六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務
2006年,是“十一五”規劃的開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對于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今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縣生產總值17.42億元,增長11.03%。其中:第一產業4.44億元,增長5.97%;第二產業5.37億元,增長13.53%;第三產業7.61億元,增長12.4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5億元,增長5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億元,增長11.38%;大口徑財政收入6000萬元,增長1.5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50元,增長7.01%;農民人均純收入1640元,增長7.0%;年末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千分之7.5 以內。為了實現上述目標,縣政府將著重抓好以下九個方面的工作: (一)以農民增收為重點,全面發展農村經濟 一是努力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全面落實各項惠農、支農政策,大力實施良種、植保、沃土和地膜覆蓋等保糧增產工程,突出抓好小麥、玉米、馬鈴薯三大農作物優質品種的引進、繁育、推廣,強化病蟲害防治,加強基本農田保護,保持糧食生產穩定增長。完成縣級糧食儲備150萬公斤,確保全縣糧食安全。 二是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按照“建基地,抓龍頭,興產業,促營銷”的思路,在大像山、新興、磐安、大石、禮辛等鄉鎮新增塑料大棚3000畝,全縣各類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2萬畝;重點建設渭北淺山區、渭南淺山區、散渡河流域和清溪河流域四大果椒產業帶,發展優質果椒1.5萬畝;在金山、八里灣、謝家灣三鄉建成中藥材基地4萬畝,加工型馬鈴薯基地6000畝;在新興、大像山兩鎮建成花卉基地2000畝,食用菌基地200畝;在古坡、武家河等南后山區發展蠶豆基地1萬畝;在散渡河川臺地建成開心果基地500畝;在安遠、大石、禮辛等鄉鎮建成蓖麻基地1.8萬畝。繼續整合資金100萬元,實行線辣椒種植現金直補,力爭種植面積達到1.5萬畝。加大畜禽疫病防檢力度,促進畜牧業發展。新增規模養殖戶540戶,家庭規模養殖場5個,全縣畜牧業產值達到1.85億元。繼續實行幫扶龍頭企業責任制和財政貼息補助政策,扶持一批帶動能力強、市場前景好的農產品加工和果品蔬菜貯藏運銷企業。結合重點農產品基地建設和特色產業發展,組建、規范農民合作經濟組織5-10個。 三是切實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完成通廣渠干渠襯砌8公里、渭河堤防1.3公里,完成新興盧家崖灣安全供水工程,積極組織群眾投資投勞,維修改造支、斗、毛渠等渠系配套工程,提高灌溉效益。新修梯田1.4萬畝,綜合治理小流域52.8平方公里。完成退耕還林、荒山造林3.5萬畝,完成封山育林2萬畝、中德合作造林5000畝,啟動實施重點生態公益林建設和城區北山綠化工程,進一步加強林木管護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