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OO五年,縣人民政府向全縣人民承辦的八件實事進展順利。除體育場館建設用地因國家政策性項目調整未能實施外,冀城路道路及排水工程、農村公路通達工程、渭濟渠改擴建工程完成年度任務,52所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新城路大什字至菜市口段人行道、路燈改造和城區小巷道治理工程基本完成,縣中醫院搬遷與新興衛生院合并建設正式動工,木材市場搬遷、中藥材市場、茶葉市場建設啟動實施。 各位代表,“十五”時期,我縣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取得的成就,是全縣人民團結奮斗、苦干實干的結果,是人民代表、政協委員和離退休老干部、社會各界人士關心、支持的結果,是駐縣省、市屬單位、武警官兵積極參與、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顧五年來的政府工作,我們深刻地體會到,全縣人民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中,探索和積累了十分寶貴的經驗: --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善于把中央、省、市的精神同甘谷實際緊密結合,搶抓機遇,求真務實,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必須堅持發展第一要務。一切工作圍繞加快發展進行,一切問題依靠加快發展解決。 --必須堅持發展抓項目不放松。千方百計爭資金、上項目,依靠項目建設拉動經濟增長。 --必須堅持把改革作為加快發展的動力。加快機制、體制創新,深化各項改革,以改革促發展。 --必須堅持優化發展環境。努力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建設環境和干事創業環境。 --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努力構建和諧社會。切實解決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充分調動廣大干部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構建和諧甘谷,促進共同發展。 各位代表,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一是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不高,經濟總量小,人均占有量低;二是農業經濟結構調整緩慢,產業化程度低,農民增收新的增長點少;三是工業基礎薄弱,發展緩慢,后勁不足。企業資金緊缺、融資矛盾突出的問題沒有得到緩解;四是項目工作渠道單一,缺乏輻射面廣、帶動性強的工業項目,項目建設進展不平衡,項目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五是教育、衛生事業基礎薄弱,布局不盡合理,高中和城區學校校舍緊張、農村群眾缺醫少藥、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比較突出;六是財政形勢依然嚴峻,收支矛盾突出,資金調度困難;七是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依然不少,一些地方和一些方面的治安問題較為突出。八是建設環境、發展環境還不寬松,政府一些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在服務意識、工作作風、辦事效率等方面還有差距。這些問題,我們將在今后工作中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的建議
“十一五”時期,是我縣夯實基礎,積蓄后勁,加快發展的重要時期,總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以加快發展為主線,以項目建設為核心,以深化改革為動力,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快工業經濟步伐、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努力提高城鄉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協調發展各項社會事業,促進全縣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總體思路是: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和國家建設“關中--天水經濟帶”的戰略機遇,圍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奮斗目標,堅持實施“強農、重工、活商、興教”四大發展戰略,突出“發展抓項目、改革抓企業,小康抓‘三農’”三大工作重點,加快農業產業化、工業化、城鎮化三大建設,努力實現速度、效益、質量同步提高和經濟社會更快更好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