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中心>>政務信息>>正文 |
甘谷縣2006年政府工作報告 |
(2006-3-8 20:30:39) 有位讀者讀過此文 來源:市政府網站 打印本頁 |
|
|
主要預期目標是:至2010年,全縣生產總值達到27.65億元,年均遞增12%。其中,第一產業6.04億元,年均遞增7.6%;第二產業10.15億元,年均遞增16.5%;第三產業11.46億元,年均遞增11.1%;糧食總產量在正常年景下達到1.2億公斤;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6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6.9億元,年均遞增10.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800元,年均遞增8%;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150元,年均遞增7.0%;財政收入達到1.0億元,年均遞增13%;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千分之7.5以內。 工作重點是: (一)著力解決“三農”問題,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積極做好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規劃和具體部署,從改善農業基礎條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增加農民收入入手,不斷夯實新農村建設的物質基礎。 一是大力調整農業經濟結構。在穩定糧食生產、確保糧食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川區抓蔬菜、山區抓果椒、全縣抓養殖”的思路,大力發展蔬菜、林果、養殖三大支持產業,積極發展中藥材、辣椒、蓖麻、花卉、開心果等特色產業。建成無公害精細蔬菜、優質蘋果、優質花椒“3個10萬畝”基地和中藥材、加工型馬鈴薯、蓖麻種植“3個5萬畝”基地。積極實施“西優、東移、北擴、南進”戰略,在渭河川道區、散渡河流域、清溪河流域發展無公害精細蔬菜基地10萬畝;在白家灣、磐安、安遠等9鄉鎮發展以蘋果為主的優質果園10萬畝,在六峰、大像山等鄉鎮建設優質花椒基地10萬畝;在金山、謝家灣等鄉鎮發展以黨參為主的中藥材基地5萬畝,在八里灣、金山等鄉鎮發展加工型馬鈴薯基地5萬畝,在大石、禮辛等鄉鎮發展蓖麻基地5萬畝。加快商品豬、雞基地建設,大力發展畜牧業,到“十一五”末,農民人均牧業收入由271元提高到530元,人均純收入中畜牧業比重由17%提高到24%。二是發展壯大龍頭企業。充分利用我縣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優勢,加快發展與主導產業相配套,主要產品相銜接的農產品加工、貯運企業,拉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培育一批年產值1000萬元以上的蔬菜、果品、中藥材、畜產品加工貯運龍頭企業。建設一批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產地市場。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開展產前、產中、產后服務,促進農民增收。三是加快發展勞務經濟。把勞務經濟作為一項戰略性任務來抓,積極引導農村剩余勞動力走出農村,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加快建設勞務信息平臺,不斷加大勞務技能培訓力度,拓寬勞務輸出渠道,實現務工人員從體力型向技能型、從數量型向質量型、從盲目性向有序型轉變,年均輸轉勞動力13萬人(次),創勞務收入4億元以上。四是加強以公路為主的交通運輸綜合體系建設。全力配合天定高速公路甘谷段建設,加快通鄉通村公路建設步伐,逐步形成以天定高速、國道316線、省道甘秦公路、縣際姚楊、通甘、北甘公路為骨架的公路網絡,期末實現縣到鄉100%通瀝青路,55%的行政村通瀝青(水泥)路,建成布局合理、通暢快捷、功能完善的交通運輸服務體系。五是加快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十一五”期間,重點抓好通廣干渠改擴建、永濟渠襯砌、新馬渠改擴建、南嶺灌區改擴建、安豐渠改擴建、渭豐渠改擴建等6大工程,建設新興、六峰、安遠、大石、十里鋪6個供水站,解決13.5萬人的飲水困難,治理渭河險段堤防7段23.6公里。六是加強生態環境建設。重視天然林保護,推進滅荒工程和公益林建設,加快縣城南北兩山綠化。實施旱作農業示范、黃土高原淤地壩工程、重點流域治理等項目,興修梯田7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75平方公里;加快以沼氣為主的清潔能源建設,繼續推進農村“六小”工程,搞好農村配電網后續建設,提高供電質量。積極開展生態文明小康示范村建設,完成50%的行政村建設規劃,推進新農村建設。七是高度重視農村扶貧工作。以整村推進、勞動力培訓轉移和產業化扶貧為重點,落實各項扶貧開發措施,期內基本解決2.5萬絕對貧困人口的溫飽。
|
|
|
|
|
|
|
|
|
|
|
|
|
|
|
|
|
相 關 新 聞 |
|
相 關 專 題 |
|
|
|
新 聞 評 論 |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天水在線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天水在線留言板發表的言論,天水在線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