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1689242890.jpg](/Files211/BeyondPic/2009-8/31/1251689242890.jpg)
董振堂 男 漢1895-1937河北新河中共黨員紅軍西路軍第五軍軍長,犧牲于甘肅高臺縣
董振堂(1895~1937),男,漢族,河北省新河縣人,中共黨員。1920年進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學習,畢業后投身于馮玉祥的西北軍,曾參加推翻賄選總統曹錕的北京政變和北伐戰爭。“九·一八”事變后,他反對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思想日益傾向革命。1931年12月14日和趙博生、季振同等率第26路軍1.7萬余官兵舉行寧都起義,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一頁。起義部隊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團,他任軍團副總指揮兼第13軍軍長。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率部參加贛州、漳州、南雄水口等戰役戰斗和中央蘇區第四、第五次反“圍剿”作戰,屢立戰功。曾獲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授予的紅旗勛章。1934年10月率部參加長征,紅5軍團擔任后衛,多次完成阻擊任務,為保障中央紅軍主力北上立下赫赫戰功,紅5軍團因此榮膺“鐵流后衛”的光榮稱號。1935年6月,第一、四方面軍會師后第5軍團改稱第5軍,他任軍長。1936年10月所部編入紅軍西路軍,渡黃河西征,指揮所部參加攻占山丹、臨澤、高臺等縣城的戰斗。1937年1月12日率部在甘肅高臺縣城與近十倍于己的敵人浴血苦戰,戰至最后一人一彈,于1月20日壯烈犧牲。
![1251429346203.jpg](/Files211/BeyondPic/2009-8/31/1251429346203.jpg)
喇震洲 男 回 1935- 甘肅臨夏 群眾 臨夏州臨夏市北巷47號居民、全國愛國擁軍模范
喇震洲(1935~ ),男,回族,甘肅省臨夏市人。
他祖輩五代為鞋匠,其父曾在戰爭年代資助過黨的地下工作者,解放初期多次捐款捐物慰問志愿軍和解放軍官兵。繼承了祖傳的精湛手藝,喇震洲做出的鞋遠近聞名,比這更出名的是他熾熱的愛國擁軍情。1994年以來,他先后自費赴北京、香港、澳門、西藏等地,親手現場為戰士制作了上百雙“擁軍鞋”,被官兵們親切地稱為“擁軍鞋匠”。這些年來,喇震洲共做了多少雙擁軍鞋,花了多少錢,費了多少心思,沒人計算過,也算不清。
1999年10月1日,喇震洲作為第三次自發自費慰問天安門國旗護衛隊的尊貴客人和擁軍模范代表,不僅受到了武警北京總隊天安門警衛儀仗隊首長和天安門國旗護衛隊官兵的特殊禮遇,而且還登上天安門觀禮臺,參加了舉世矚目的國慶50周年盛典和當晚舉行的天安門廣場焰火聯歡晚會。天安門國旗護衛隊繼為中國北極科學考察隊和南沙守礁部隊贈送國旗后,授予臨夏市委、市政府一面國旗,并為喇震洲贈授了一面國旗衛士集體簽名的國旗。
1997年以來,喇震洲連續兩屆當選為臨夏州、臨夏市政協委員。2003年3月,省委、省政府、省軍區授予他擁軍優屬先進個人稱號。2003年12月,國家人事部、民政部和解放軍總政治部授予他愛國擁軍模范光榮稱號。
![1251429446750.jpg](/Files211/BeyondPic/2009-8/31/1251429446750.jpg)
雷菊芳 女 漢 1953- 甘肅臨洮 中共黨員 甘肅奇正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省民間商會副會長,全國十大扶貧狀元
雷菊芳(1953~ ),女,漢族,甘肅省臨洮縣人,中共黨員。大學學歷,高級工程師,現任甘肅奇正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1993年8月,雷菊芳創辦奇正公司,1995年12月,進入藏區,秉持奉獻健康,利樂大眾的濟世情懷,繼承藏醫藥經典方劑,應用高新科學技術進行藏藥產業化開發,奇正藏藥成長為藏藥行業龍頭企業。雷菊芳和全體員工遵循自然法則,汲取智慧文化,締造以“向善利他,正道正業”為核心的獨特企業文化體系,通過創新經營,開發差異化市場,利益社會。奇正藏藥投資光彩事業,帶動藏區經濟發展,被譽為中國科技援藏的一面旗幟。奇正藏藥名列2004年中國民營企業納稅百強第66強。截至目前,已累計納稅4.3億元。十余年來,奇正熱心公益,捐款、捐物6100多萬元用于社會公益事業。
雷菊芳現為全國政協委員、省政協常委。她以其經營企業的創新成果和利益大眾的奉獻精神,被授予“全國十大扶貧狀元”、“首屆海內外有影響力的《中國婦女》時代人物”、“2002年杰出創業女性”、“優秀巾幗發明者”、“全國關愛員工的優秀民營企業家”、“首屆全國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首屆發明創業者獎”、“首屆中國十大民營女慈善家”、“全國十大光彩人物”、“全國光彩事業特別貢獻獎”、“全國光彩事業獎章”、“甘肅省優秀非公有制企業家”、 “甘肅省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1251442134171.jpg](/Files211/BeyondPic/2009-8/31/1251442134171.jpg)
路易·艾黎 男 1897-1987 新西蘭 為中國人民的解放和建設事業奮斗了60年的國際友人,積極參加并發起組織了工業合作社運動(簡稱工合),在山丹創辦培黎工藝學校并捐贈貴重文物達5000余件
路易·艾黎(1897~1978),男,新西蘭人。1897年12月2日出生,1927年4月21日來到中國,此后長期居住中國。他與中國人民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為中國人民的解放和建設事業奮斗了整整60年,成為新中友誼“偉大的架橋者”。
20世紀30年代,路易·艾黎積極參加了在上海的國際性的馬列主義學習小組,并向國外撰寫了大量宣傳中國人民抗日斗爭的文章?谷諔馉帟r期,他積極參加并發起組織了工業合作社運動(簡稱工合),成為失業工人和難民生產自救、支援抗戰而興起的一支獨特的經濟力量。
20世紀40年代,他在甘肅省山丹縣創辦了培黎工藝學校,吸收勞動人民子弟,為新中國培養了一批能吃苦、講實干的技術人才。
新中國成立后,路易·艾黎致力于維護世界和平與各國人民友好事業,為發展中國人民同新西蘭及各國人民間的友誼、增進各國人民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的了解,作出了重要貢獻,贏得了中國人民、新西蘭人民和廣大國際友人的尊敬和愛戴。
1982年,北京市政府授予他“榮譽市民”稱號;1985年,甘肅省政府授予他“榮譽公民”稱號;1987年12月逝世時,鄧小平為他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