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具特色的隴右旅游文化
□于志遠
隴右在幾千年的文化傳承和演變過程中,孕育和形成了極富特色和美感的文化旅游資源。隴右文化旅游資源類型豐富多樣,主要有遺跡遺址、古建筑和民俗風情。其中,以別具風格的遠古文化、石窟壁畫藝術、民族文化、民俗文化、民居文化等最具代表性,并構成了獨具特色和人文價值的隴右文化。
在隴右留下了伏羲、女媧、黃帝和西王母等人文中華人文始祖的種種神話、傳說和名勝古跡。大地灣人頭形器口彩陶瓶,特別是人面鯢魚紋彩陶瓶和人面變體鯢魚紋彩陶瓶,是我國最早的龍圖,為珍貴的原始藝術精品。相傳西王母誕生于涇川回山,軒轅黃帝曾問道廣成子于崆峒山,又與中醫鼻祖岐伯論醫,開啟了道教文化和中醫學的先河。附屬于這些人文始祖的文化信息和事跡,與隴右地區數量繁多、內涵豐富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交相輝映。
以麥積山石窟為代表的隴右石窟有別于其他地方的石窟。首先,隴右石窟造像多用石胎泥塑、彩繪,并且窟壁上繪滿壁畫,石窟顯得絢麗多彩。其次,石窟造像逐步擺脫了印式健陀羅樣式的影響,創造了符合中華民族傳統的道德觀念和審美標準的雕塑藝術,體現了西域色彩和外來風格的轉型特征。再次,徹底地世俗化和濃厚的生活情趣是隴右石窟藝術的又一顯著特征;造像中的佛、菩薩弟子,從臉型、神情、身段、服飾,都是活脫脫的中國人;石窟壁畫反映出了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等不同時期的藝術風格和時代特征,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都有獨創性。在隴右的黃河、渭河及涇河流域,分布有大中小石窟20余座。
隴右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區,保安族、東鄉族為隴右特有的民族,由于地理、歷史、文化等原因,其文化極富特色,異彩紛呈。隴右少數民族工藝品如銅器、火壺、湯瓶、木雕、磚雕、保安腰刀等工藝品,工藝考究,樣式美觀,經久耐用。隴右少數民族音樂、舞蹈不僅具有西北民族的特點,還有中原漢族的音樂色彩。歌謠主調音域寬廣、曲調高亢;舞蹈動作簡潔明快,反映多姿多彩的生活;民間文學既有古老的敘事詩、傳說、故事,又有妙趣橫生的笑話和富有意味的寓言、諺語、童謠等。東鄉、保安族的體育運動特色頗濃,規模宏大,場面壯觀,簡單易行。
在歷史積淀中,以九曲黃河和廣袤純厚的黃土高原為大背景的隴右,形成了鄉土氣息濃郁的民俗。隴西云陽板、天水旋鼓、高山劇、玉壘花燈戲、隴南影子戲、太平歌、號子、“花兒”等民歌深刻地反映和描繪了隴右的風俗民情。滑稽戲、傀儡戲、隴東道情、皮影戲和隴劇等多種民間大小戲曲,在隴右民俗的積淀中,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特色。剪紙、皮影、面塑、炕圍畫、卷軸畫、壽材彩繪、墓葬壁畫、百壽圖等民間美術作品猶如群星閃耀,堪稱稀世珍奇。
民居是人類物質文明的反映。受歷史、自然、環境、經濟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隴右民居演變形成了特有的文化意蘊。人們利用自然條件修造固定的生活空間。居所基本上沿襲了古代先民的居住習俗,利用地形、地勢、地物等天然條件,形成“窯洞”、“地窩子”等。隴右先民先后經歷了多種不同的生產方式和經濟形態。因而,隴右民居具有一定的向心性,后來發展為封閉性。最后,隴右民居,大多采用土木結構為主的造物方法,即“上棟下宇”式房屋。 (作者單位均為天水師范學院隴右文化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