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在線
秦 嶺
“在線”這個網絡術語早已成為我心靈的期待和默契。本來要寫天水在線的,但是為了避免給天水的一家知名網站做廣告之嫌,只好改成故鄉在線了。好在故鄉就是我們的天水,天水就是我們的故鄉,料想誰也不會為這個題目而庸人自擾。
在網絡的家園里,沒有什么是不可思議的。因了網絡,我們這些旅居異鄉的天水人沒有一絲的孤獨和寂寞,反而有一種同時擁有故鄉和第二故鄉主人翁地位的優越感。當身處五湖四海、大江南北的天水游子通過網絡視頻,面對面地在同一片藍天下、同一段時間里、同一個平臺上,用“牛、敖、曹”神聊關于天水的記憶、回味天水的風物、咀嚼天水的感受時,那感覺就像是在天水的一家茶館,或者是在箭場里的涼粉攤上,抑或是在天水郡的籍河灘上……這是何等的神奇和絕妙!這就是網絡的魅力,這就是我們每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天水在線。眾多的你,眾多的我,眾多的他,無論離開天水十幾年還是幾十年,無論距離天水幾千里幾萬里,天水在線給了游子們一個溫馨如母親懷抱般的棲息港灣,共同感受并體味著來自伏羲故里的呼吸的氣息和血脈的涌動。
這是一種任何語言都無法表達的享受,這種享受,只有擁有故鄉的人才會有。
十年前,網絡尚未普及的時候,旅居天津的我,故鄉天水就像一個熟悉而又封閉的夢,她在時間和空間的概念里那么的遙遠和陌生,除了中秋的月亮,帶給我略顯惆悵的關于故鄉的詩意,還能意味些什么呢?我從1999年擁有第一部電腦起,已累計添置了三部電腦,一部筆記本,兩部臺式,我、妻子、兒子各一部。為了在網絡的世界里互不干擾,我在樓上樓下都裝了寬帶。但是,我在網上很少能瀏覽到天水的容顏,聽到來自天水的聲音,直到2001年一個偶然的夜晚,我正在網上和幾個網友聊得火熱,無意中發現了尚在開發和建設中的天水在線網站,盡管當時的她尚有些羞赧,卻以牛犢般的膽識和魄力把網絡的觸角伸向了整個世界。我眼前為之一亮,就像沙漠中的旅人發現了一眼清澈甘甜的泉水,從此,天水在線網站就成為我生活中每天的執著和眷戀。我以一個西部游子的偏執,把家中的三部電腦連同辦公室的兩部電腦的首頁全部設置成了www.yhg994208.cn ,于是,無論是誰進入網絡世界,首先得讓他先去我的故鄉走一趟,有位同事笑著說:“凡是外地人,都有自己的故鄉,為什么非得讓我們去你的故鄉呢?”我告訴他們:“故鄉和故鄉不一樣,不去我的故鄉,你就不知道你的老先人在哪里。”
話說到這份上,不由他不信。于是,在我的周圍,無論天津的、北京的,談伏羲文化、先秦文化、三國文化、石窟文化的多了;談詩仙斗酒、飛將射石、蘇女織錦的多了;于是,我和旅居國內外的許多天水老鄉成為真摯的網友:美國的、新加坡的、日本的、上海的、南京的、深圳的;于是,我的視頻窗口上聚集了那么多從天水走出來的官員、文藝工作者、企業家、教授、博士、軍人……
網上總有許多令人難以忘懷的故事,讓人感受到一種淳樸、溫暖、和諧的鄉情。我喜歡欣賞眉戶《梁秋燕》和秦腔《花亭相會》,很快,旅居南京的一個南河川的朋友就幫我下載了;我想找一位在英國工作的天水老友,第二天就在視頻里面對面地聊上了,那熟悉的面容和聲音,仿佛使我們回到了十年前在天水南大橋下休閑的日子;我生來嘴饞,有次想吃漿水面,在網上一咨詢,沒想到天津竟有十幾戶天水人家向我伸出熱情的雙手,而且有些漿水是天水的饞女子從飛機上帶來的,我不但在她們那里吃了,臨走還順手牽羊帶走不少新鮮的涼粉、呱呱、面皮、麻子和甘谷辣椒啥的;這些年來,我由于頻頻調動工作,手機號一換再換,與不少朋友失去了聯系,幾位在北京、廣西、浙江等地謀事的天水朋友苦苦找我長達五年,未果,那天我們卻在天水在線上意外相聚,一時聊得天昏地暗,那晚本來和天津的朋友預約好先看匈牙利舞蹈晚會,然后玩保齡球的,皆拋之九霄云外……世界因為網絡,說大就大,說小就小;說遠就遠,說近就近,唯一不變的,是我們對故鄉小溪一樣綿長的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