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間,最引人注目的一個目標就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如何把“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美好愿望變成現實,讓甘肅農民真正享受到實實在在的發展成果?這是全省廣大干部群眾關注的焦點,也是省“兩會”討論最為熱烈的話題之一。
幾天來,代表、委員緊緊圍繞實現“二十字”目標,總結成績,分析現狀,謀劃未來,共同描繪著一幅和諧宜人的農村新畫卷。
回顧“十五”:實現了難點到亮點的轉變“十五”期間,我省“三農”工作亮點很多,最值得稱道的一件事是全面取消了農業稅。
“農民種地不繳‘皇糧國稅’,這是做夢都不敢想的事,去年就變成了現實!眮碜悦袂诳h宋和村的石述柱代表說,“一些貧困家庭的娃娃上學還享受了‘兩免一補’政策,種糧也‘直補’了,農民負擔大幅度減輕,F在,路通了,電通了,電視電話都進了村,農民日子過得舒心,農村面貌變化很大!鄙勖鞔碚f:“‘十五’時期是隴南歷史上發展最快的時期之一,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以上,主要得益于特色優勢產業,其中花椒使農民受益最多。”我們還可以通過一組數據來了解我省“三農”工作所取得的顯著成績:2005年,全省糧食總產達到837萬噸,是歷史上的第二個豐收年;扶貧攻堅力度進一步加大,解決了10萬絕對貧困人口和40萬低收入人口的溫飽問題;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963元,保持6.6%的增長速度;全。福秱縣市區中已有68個實現了“兩基”目標;特色優勢產業基地面積占到了全省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40%以上……
代表、委員普遍認為,“三農”這個全省最大的難點問題已經變成了值得關注的最大亮點。
直面現實:“三農”工作仍是重中之重盡管“三農”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績,但客觀分析省情不難看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我們還需要進行艱苦卓絕的努力。
省長陸浩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分析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存在的矛盾和問題時,第一條就是“城鄉二元結構矛盾突出,農業基礎脆弱,產業化程度低,城鎮化進程慢,農村貧困人口量大面寬,農民增收難度大,解決‘三農’問題的任務相當艱巨”。
“我省農業產業化發展還存在一系列難題亟待解決!饼R進軍委員說,“主要是投融資渠道不暢,社會服務體系不健全,基地建設質量不高,標準化批量生產能力不足,龍頭企業總體弱小,帶動作用普遍低下。此外,農業經濟基礎薄弱,總體發展落后!鞭r民代表劉德政直言不諱:“目前雖然取消了農業稅、特產稅,糧食也直補了,吃飯問題也基本解決了,但農資價格漲幅太大,主要農產品價格相對下降。面對建設新農村的新形勢,政府要下決心、花大力氣實施以城帶鄉、以工補農,不如此,‘三農’問題難以有效解決。”省委、省政府對我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面臨的形勢有著清醒的認識。
《政府工作報告》把這項工作列為今后五年的首要任務,明確提出要始終不渝地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顯示了省委、省政府的堅強決心。
展望“十一五”:滿懷信心迎接新挑戰形勢喜人,形勢逼人。只有加快農村發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才能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美好藍圖變成現實。代表、委員對此認識一致,他們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
“要跳出就農業看農業、抓農業的思維定勢,用工業化思維謀劃農業,扶持龍頭加工企業,發展龍頭帶基地,基地聯農戶的產業化經營。”鄭玉生代表說,“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是建設新農村的題中應有之義,各地要立足優勢,突出特色,走高效優質的特色農業之路!迸嵩铺煳瘑T建議,應該把重點放在鄉鎮建設上。他說:“鄉鎮是廣大農村的龍頭,鄉鎮建好了,就會輻射帶動廣大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我。保叮埃岸鄠鄉鎮,如果先走一步,先發展起來,就會像遍地星火,很快形成燎原之勢!薄鞍巡菪髽I發展成為一個大產業,對我省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有抓綱舉目之功效!标惻d鵬委員說,“草地是我省面積最大的土地類型,占全省國土面積的39.4%,發展草畜產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同時,從草畜業科研到成果轉化,我省都具備了雄厚的技術支撐體系,只要解決好認識問題,再配合一些豐產技術,就能獲得穩產、高產!薄耙刻厣a業打造農村發展新優勢,靠勞務輸出實現農民收入快速增長,靠特色文化樹立現代農村新風尚,靠優化環境構筑和諧宜人的新面貌,靠村民自治推進農村民主政治建設,這樣才能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目標!卑鼥|紅代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