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是,配套設施不僅是樓市的一大賣點,也是提高其附加值的有效途徑,開發商自然會在盡可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多建樓房的前題下,努力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有人對甘肅樓市的定位產生懷疑。豪宅、大戶型、名盤等等被翻炒的概念一度引領樓市,行業的超前發展脫離了老百姓的現實需求,二者之間形成的矛盾把甘肅房地產業推向了一個非理性建設與消費的怪圈。
2005年10月16日,位于民主西路原團省委所在地的“仁恒晶城”開盤放號,等候排隊的準業主從前一天下午就開始排起“長龍”,以小戶型為主打的“晶城”掀起了蘭州樓市最火爆的一幕。事后,記者獲悉,熱銷的幾種小戶型原來是由以前的大套“改裝”而成。受宏觀調整影響,蘭州樓市步伐明顯放緩,“仁恒”此舉卻引發了業界一場革命。
業內人士認為,開發商追求的大戶型并非只為滿足大眾需求,也是從利益出發考慮。因為大戶型比起小戶型,造價成本低,賣一套是一套;從銷售成本來講,也是如此。開發商寧可盡量將房子造得大一點,也不愿將其“割小”賺吆喝。
“仁恒”之策也許是無奈之舉,但市場給予的強有力回應不是一種假象。在靜寧路某公司上班的李女士就看準小戶型輕松置業的優勢。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二三十平方米的房子曾在深圳、珠海熱銷,四五十平方米的復式外省早已有之,在甘肅出現是遲早的事,它可租可住、亦商亦居,特別受年輕人的歡迎。 記者注意到,蘭州定位小戶型的樓盤目前僅“明仁花苑”一家,但實際上戶型并不小,100平方米以上的房子比比皆是,不過相對而言,已算精致典雅的房產了。 同樣的樓盤,在不同的城市便有不同的定位。房地產業起步早、配套成熟的城市,樓盤相應會更多的迎合市場,反之,空置率可能也高。甘肅房地產業利潤出現負值,不是某一簡單原因就能解釋的。 物業管理拖了房地產業后腿? 甘肅房地產業利潤總額出現負值的背后(下)
省統計局副局長陳波在新聞發布會上所指的“物管”,顯然不是開發商理解的物業管理,也不是業主所認為的物管。那么,物管到底是什么?是物管的落后導致了行業的虧損,還是行業的發展阻礙了物管的進步?物管本身就是房地產行業的一部分,作為樓盤的內涵和外延似乎都能講得通。然而,在甘肅房地產業的發展中,又有誰真正注意過它存在的必然價值呢?
2005年12月24日上午,發生在安寧科教城小區的保安搭梯入戶強拆陽臺并與60多名業主發生沖突的事件,讓眾多蘭州市民氣憤不已。由于銀安小區物業管理公司對打人事件沒有作出合理的答復,導致雙方沖突再次升級,12月25日上午,科教城的201名業主推選出23名業主代表,組成業主維權小組,向物業公司討說法。
這是2005年度甘肅房地產業的最后一抹黑點,也是近年來紛爭不斷的物管事件中極為典型的一件。物管之于行業虧損,孰輕孰重? 物管投訴居高不下
在有關服務質量投訴中,房地產、通訊行業一直居高不下,通訊業居于壟斷行業,房地產呢?
家住西站的金女士反映說,“陽光家園的公攤和物業費沒有標準。買房時的面積為90多平方米,住進后卻成了70多平方米,公攤20平方米。剛開始,物業管理費是每平方米0.8元,后來不知咋的成了1元,見住戶反應強烈,現在又減到了0.8元。”
金反映的問題其實在房地產業帶有普遍性。蘭州市房管局馮月旺副局長說,近年來,蘭州市有關物業管理的投訴數量呈逐年上升勢頭,其中“價外價”收費最為突出,一些物業管理部門在征收電費、水費時,任意提價;水電煤氣代收付項目收費不透明,在公共水電費的分攤中,一些物業公司從中加碼;一些小區的綠化地變成了垃圾地,供水管道漏水也得不到及時維修;小區的安全問題日益突出,摩托車、自行車和其它的私人財產丟失現象屢屢發生,而且最終也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