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數字看“十五”
“十五”時期,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市政府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團結帶領全市人民,搶抓機遇,開拓進取,銳意改革,加快發展,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全面或超額完成了“十五”計劃確定的發展目標,下面就讓我們透過數字看“十五”。
生產總值大幅增長
■2005年,生產總值達到146.2億元,比“九五”末增長68.1%,年均增長10.9%,比“九五”時期提高3.5個百分點,是歷個“五年計劃”發展最快的時期,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5.8億元,增長57.6%;第二產業增加值56億元,增長69.4%;第三產業增加值64.4億元,增長74.7%。人均生產總值達到4189元,增長62.7%。五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01.3億元,比“九五”時期增長1.5倍,其中,2005年完成59.15億元,比“九五”末增長1.2倍。
工業經濟實力增強
■2005年,完成工業增加值40.8億元,比“九五”末增長52.3%。
■以“10強50戶”為代表的一批優秀骨干企業在競爭中發展壯大,銷售收入上億元的企業由2002年的7戶增加到12戶。
■五年組織實施工業項目263個,其中實施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32個,完成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33個,投資達27.6億元,比“九五”時期增長1.8倍。
農村經濟全面發展
■五年新建優質果園40萬畝,干鮮果面積達到148.36萬畝,果品總產4.4億公斤,比“九五”末增長80%。
■蔬菜面積達到55.3萬畝,總產9億公斤,比“九五”末增長1.4倍。
■ 新建無公害畜禽產品示范基地28個。
■建成年產值100萬元以上的龍頭企業152個,千噸以上的貯藏、保鮮企業10個,100噸以上的運銷大戶和企業76個。
■2005年,鄉鎮企業增加值31.27億元,利潤7.44億元,分別比“九五”末增長1.6倍和1.1倍。
■建成有一定規模的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園區30多個,市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園區被中科院和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定為西部航天育種基地。
■加大農業投人,實施百萬元以上的農業項目500多個,總投入40億元。
■新修梯田78.26萬畝,治理水土流失2415.5平方公里;新建集中供水工程204處,人飲水窖8.59萬眼,解決了68.7萬人的飲水困難;建成氟砷改水工程38處、水窖2.63萬眼,改善了氟病區21.8萬人的飲水條件;農村沼氣建設國債項目完成“一池三改”1.4萬戶,我市榮獲“全國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示范城市”稱號。
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
■實施公路建設項目838個,總投資26.8億元,公路通車里程達到3088.4公里,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975.2公里。
■實施城市基礎設施重點建設項目72個,總投資23億元。
■縣城改造和小城鎮建設實施基礎設施建設項目450個,完成投資6.75億元。城鎮化率達到30%,比“九五”末提高14個百分點。
商貿旅游服務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較快
■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46億元,比“九五”末增長76.O%。進出口總額達9000萬美元,比“九五”增長29倍。
■五年接待海內外游客804萬人(次) 旅游綜合收入23.94億元,分別比“九五”時期增長1倍和1.2倍。
■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2005年增加值達47.5億元,比“九五”末增長80%,占生產總值的32.5%。
財政收支大幅增長
■2005年實現大口徑財政收入16.16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6.35億元,同口徑分別比“九五”末增長1.8倍和98.13%。
■五年完成大口徑財政收入57.68億元,地方財政收入25億元,分別比“九五”時期增長81%和39%。爭取各類專項資金34.44億元。財政總支出達109.37億元,比“九五”時期增長1.7倍。實施世界銀行和外國政府貸款項目11個,引進外資4.32億元。
改革開放取得較大突?/STRONG>
■完成了22戶省屬企業屬地管理接交工作,市屬企業改制面達到96.8%,22戶下劃企業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已整體出讓4戶,破產終結4戶,進入破產程序4戶,列入國家政策性破產建議計劃8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