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積全力打造經濟強區
“謀發展打造經濟強區”,作為麥積區“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項戰略重點,在近日相繼召開的區五屆人大、政協四次會議上被響亮提出,這預示著麥積區在未來五年發展中將在調整經濟結構和經濟轉變增長方式等方面必有大動作、大舉措。
大力推進工業強區。培育壯大產業集群,建好“五大基地”:以星火、風動、鍛壓等骨干企業為龍頭,建立機構裝備工業基地;以蘭州卷煙廠天水分廠為龍頭,建立煙草加工基地;以奔馬啤酒、長城果汁等企業為龍頭,建立食品飲料和農副產品深加工基地;在廣容電器、片式電子等企業為龍頭,建立電子電器工業基地;以金維沙、成紀藥業等企業為龍頭,建立醫藥工業基地。做大做強優勢行業:改造提升機械制造業,加快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扶持發展制藥電器業,不斷壯大煙草業,全面帶動和促進區域工業快速發展。堅持“辦大工業、建大園區、求大發展”,加快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投資環境,完善服務功能。繼續深化企業改革,推進技術創新,進一步增強企業發展活力和市場競爭力。力爭“十一五”末,全區限額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達到29億元。
積極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促進特色優質果品產業向優勢區域集中,做大蘋果產業,做強葡萄產業,做優其它果業。發揮天水農業高新科技示范園的輻射示范作用,加快農業產業化、現代化進程,重點抓好精強蔬菜和育種花卉基地。積極扶持畜牧小區和養殖大戶,擴大規模,提高效益。用工業化思路謀劃農業發展,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企業,形成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格局。積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中介服務組織,培育農產品營運大戶,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科學整合項目、資金和資源,創辦一批整流域、整區域推進的農業綜合示范點,力爭城郊南山萬畝優質花牛蘋果基地建設三年超過萬畝、五年形成規模,建成全市一流的花牛蘋果生產基地。開拓勞務市場,打造勞務品牌,實現勞務經濟的超常規發展。力爭“十一五”末,全區農業增加值達到5.6億元,比“十五”末增長50%。
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和非公有制經濟。依托現有倉儲營運企業,構建多功能現代物流體系:啟動甘泉物流配載中心建設,提升商埠路商業步行街商氣、人氣,增強橋南綜合建材批發市場功能,培育橋南醫藥市場,完善城鄉商貿服務網絡,健全區域市場體系,把麥積建成集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為一體的隴東南區域商貿物流中心。加強對區內自然景觀和人文資源的開發利用,實施天寶高速公路精品景點的規劃和開發,精心打造石窟藝術名山奇峰欣賞游、森林溫泉溪澗生態休閑游、美食小吃特產購物消遣游、羲皇故里卦臺山尋根祭祖游等四大旅游精品,把麥積建成名副其實的區域旅游熱點城市。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企改革、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公益事業發展,促進非公有制經濟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力爭“十一五”末,全區非公有制經濟在生產總值中占到60%。(麥積區委宣傳部報道組 吳全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