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益變小的月牙泉
“我第一次到敦煌是1963年。
那時候,月牙泉的水比現在多多了。無垠沙山環抱一彎新月狀的綠水,水邊有隨風搖曳的蘆葦,水中有悠閑自得的游魚。
如今,43年過去了,我眼睜睜地看著月牙泉一天比一天小了。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進行保護,月牙泉將會徹底消失。”全國政協委員、甘肅敦煌研究院院長樊錦詩說,“月牙泉是具有世界知名度的自然遺產,對其進行搶救性的保護,已經迫在眉睫!”統計資料顯示,近40年來,月牙泉水位累計下降了9-11米,水域面積也由1.45萬平方米萎縮至0.53萬平方米。
樊錦詩說:“造成月牙泉日益枯竭的原因很多,有自然因素,也有人為因素。”她回憶說,上世紀70年代,附近農民開始打井抽取地下水用來灌溉,甚至一度直接抽月牙泉的水。后來,越來越多地使用地下水,再加上上游來水減少,打破了原有水系的平衡,導致月牙泉水位逐年下降。這就是不遵循自然規律,不科學發展付出的沉重代價,對今后的執政者也是一個警示。”讓樊錦詩委員頗感欣慰的是,甘肅各級政府已經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開始采取措施對月牙泉進行搶救和保護。
她說:“去年,敦煌市實行了禁止打井、禁止開荒和嚴格控制人口增長等措施。”“保護月牙泉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程,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簡單。有人提議可以在附近修一個蓄水池,采取回灌的方式補充月牙泉的水。其實這只是一種短期行為,其積極意義在于可以為搶救月牙泉贏得有效時間。從長遠看,保護月牙泉既要采取工程措施,也要采取生物措施,讓生態慢慢恢復。這就像一個人有病,既要吃藥,也要養,‘養’是最重要的。有人建議從祁連山的哈爾騰河流域調水緩解敦煌市用水緊張的局面,維持月牙泉的地下水位,這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同時,還要嚴格控制地下水的開采,進一步調整農業結構,盡可能減少高耗水農作物的種植面積。”樊錦詩委員說:“搶救月牙泉的難處很多,但最難的還是一個‘錢’字。因此,國家應該給予大力支持,敦煌市也要從根本上通盤研究,科學規劃,同時對已經出臺的政策措施,要不定期地進行檢查落實情況。總之,我們要想盡一切辦法,確保月牙泉這道特殊的景觀永遠留存于世。”(本報北京3月9日電)
空鏡月牙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