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氣用戶12萬戶。(10)提高村干部報酬補助標準。(1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再提高10%。(12)市州所在地城市全部實施廉租房制度。八是強化安全生產管理。加大投入,完善工作機制,嚴格落實責任制,推進安全生產基礎工作和屬地化管理。完成煤礦瓦斯治理、小煤礦整頓關閉三年規劃任務,建成瓦斯監測監控系統。加強煤礦、交通、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建筑施工等重點領域的安全監管,嚴防重特大事故發生。
繼續做好氣象、統計、測繪、參事、文史、地方志、地震預防、檔案管理等工作。切實保護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推進殘疾人、老齡和慈善事業發展。
七、開展全民創業活動,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
把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作為富民強省的重要舉措,不斷優化發展環境,激發廣大群眾的創造活力,鼓勵自主創業。一是積極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建立和完善鼓勵全民創業的政策措施,搭建資金、人才、技術和公共服務平臺,在全社會營造創業致富的濃厚氛圍。強化協調服務工作機制,放寬準入領域,簡化登記審批手續。著力緩解非公有制企業和全民創業融資難問題,完善小額擔保貸款工作機制,開展民間小額信貸試點,擴大放貸規模。建立省市縣三級信用擔保體系,支持非公有制經濟設立商業性和互助性信用擔保機構。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協調,開發適合非公有制中小企業特點的金融服務。切實減輕非公有制企業負擔,保護全民創業的積極性。二是努力擴大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規模。支持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及其他行業和領域的建設與經營。推出優勢項目招商引資,吸引省外資本,啟動民間資本,帶動全民創業。支持非公有制中小企業聯合協作,把產品做專做精,把產業做強做大,擴大規模效益。三是推進非公有制企業技術進步和管理創新。完善政策措施,鼓勵企業設立研發基地,增加技術和產品開發投入,改造工藝設備,提高科技含量。采取考察培訓、研討交流、專家指導、典型示范等形式,引導規范企業管理。加強行業協會與中介機構管理,推進行業自律。提高企業整體素質和競爭力,增強市場開拓能力。
八、全面深化改革,完善體制機制保障。
堅持改革抓創新,為加快發展增添動力和活力。一是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積極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加快酒鋼、華亭煤業、窯街煤電等大型國有企業產權多元化,推進國有大型裝備制造業產權多元化,推動上市公司股權重組。實施蘭通、蘭拖、甘肅稀土等特困企業的破產重組。推進糧食、流通、農墾、建筑、旅游改革,加快建立產權多元化公司體制。啟動交通管理體制改革,推進事企分開、管養分離,加快建立新型干線和農村公路養護機制。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加快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規范國有企業的分配關系,建立外派監事會制度和企業經營預算制度,完善國有資產監管和運營機制。二是推進農村綜合改革。轉變鄉鎮政府職能,合理調整鄉鎮機構設置,整合鄉鎮事業站所,妥善安置分流人員。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健全責任明確、財政分級負擔、經費穩定增長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加快土地征用制度改革,推進農村土地流轉,開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探索化解鄉村債務。三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做好“省管縣”財政改革試點,實行“鄉財縣管”方式,促進建立城鄉統一的公共財政體制。全面實施政府收支分類改革,細化部門預算編制,完善國庫集中收付制度。營造依法治稅環境,支持稅務工作。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在社會投資中的杠桿作用,規范財政轉移支付,健全財政激勵機制,引導資金投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四是加快金融體制改革。優化信貸結構,創新金融產品,提升服務水平,擴大信貸有效投入。加強政府引導協調,按照“銀行選擇項目,企業選擇銀行”的思路,組織好產業政策與信貸政策的對接。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吸引大型投資基金和國內外商業銀行設立分支機構,培育金融與資本市場。加快農村金融改革,構建商業金融、合作金融和政策性金融相結合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積極解決農村貸款難問題。開展農村政策性保險試點。五是有序推進社會重點領域的體制改革。深化科研院所改革,以整合科技資源、建立現代制度為重點,穩步推進社會公益類科研機構分類改革,加快省屬開發類科研院所轉制,建立有利于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繼續深化教育管理體制和教學科研改革,全面改革教育人事制度,推進高校、高中階段或非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制學校后勤社會化,實行校長聘任制和教師準入制度,創新激勵機制。完善醫療機構經費保障機制,建立城鄉合作醫療籌資管理、運行和監督體制。加快經營性文化單位的企業化改制,探索建立政府管理、行業自律、企事業單位依法運營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產品生產經營機制。
九、堅持以開放促發展,努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堅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不斷擴大與國內外經濟技術合作交流。一是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完善指導協調服務工作機制,建立健全擴大招商引資的激勵政策,優化投資環境。充分調動企業招商引資的積極性,采取委托招商、代理招商、組團招商、定向招商等方式,提高招商引資實效。努力把自身優勢與國內外投資者的優勢相對接,著力引進一批實力較強的國內外企業來甘投資。改進節會招商方式,辦好第十四屆蘭洽會,抓好簽約項目的落實。開展全方位的投資促進活動,不斷拓寬外資利用渠道,合理高效利用國外貸款,努力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效益。二是轉變外貿增長方式。重點扶持冶金產品、機電產品、高科技產品出口,加快農產品出口基地建設,鼓勵企業與發達地區開展加工貿易合作。大力支持非公有制企業開展進出口貿易,擴大進出口主體。實施品牌和市場多元化戰略,支持企業開拓國外新興市場。三是推進對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加強省際經濟技術協作,拓展與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及周邊省區的交流合作領域,提升合作層次。拓寬對外交往渠道,積極爭取國際援助,鼓勵企業承包承攬對外合作工程,擴大外派勞務規模,支持企業在國外設立營銷網絡。
十、推進民主法制建設,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加強民主權利保障制度建設,推進依法治省。健全廠務、村務公開和村民議事制度,推進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完善事業單位民主管理,擴大基層民主。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公眾監督,做好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辦理工作。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全面貫徹黨的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實施“五五”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治觀念。開展創建文明城市、文明社區、文明村鎮活動,廣泛進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形成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良好社會風尚。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營造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建立健全利益協調機制、訴求表達機制、矛盾糾紛調處機制和權益保障機制,強化信訪和人民調解、法律服務工作,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和領導接訪制。加強國防教育,開展雙擁共建活動,推進民兵預備役和國防動員力量建設。增強國家安全意識,嚴密防范、嚴厲打擊各種敵對勢力、民族分裂勢力、宗教極端勢力、暴力恐怖勢力和法輪功邪教組織的滲透、顛覆、破壞活動。依法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犯罪和經濟犯罪,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專項整治,深入開展禁毒斗爭,大力推進平安建設,保持社會安定有序、和諧穩定。
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按照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和管理方式創新,防止濫用權力,增強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推進科學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努力建設勤政、廉潔、務實、高效和人民滿意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