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這一政策時,除嘉峪關市以外,是一個地區選擇一個經濟發展差不多,產業發展特色鮮明的縣(市)作為試點,能代表大多數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省政府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潘峰說。
同時,中共甘肅省委[2005]33號文件也提出,要進一步調整完善財政管理體制,建立健全財政激勵機制。國家和省上所列的51個扶貧工作重點縣和6個少數民族自治縣,從2005年到2007年,將省級參與分享的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和營業稅比上年增收部分實行全額返還。工商行政管理費新增部分的40%由省財政返還原征收縣(市)使用。探礦權采礦權出讓費、耕地開墾費、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省留部分在不改變資金用途的前提下,原則上返還原征收縣(市)使用。
“以前受管轄權力的限制,為了立項,一些企業在報項目時都是分成一期、二期、三期來報,一些項目報到上面從立項到批準動工周期長,影響企業的發展。擴權后這一局面將有望得到改觀。”臨洮縣發改局的一位工作人員說。
事實上,縣域擴權的核心是擴財權。
“今年,省上已初步確定四個縣進行‘省直管縣’財政直管試點,有關的工作正在開展中。”省財政廳有關人士向記者透露。
溫家寶總理在2005年全國農村稅費改革工作會議上指出:“具備條件的地方,可以推進‘省直管縣’的試點。”“省直管縣”是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主要內容是維持現行行政隸屬關系、維持現行利益分配格局、改變原來市管縣的財政管理模式,將縣財政劃歸省財政直接管理,財政收支劃分范圍暫不調整,各類補助、資金調撥等由省財政直接和縣財政結算。實行省直管縣的財政體制,有利于進一步理順和規范省以下財政分配關系,調動各級政府加快發展的積極性,加快財政資金流速,提高財政支出的效率等。
據了解,在傳統管理模式下,縣市一級的財權與事權不對稱,財政供養人員過多,縣鄉政府債務沉重,資金調度困難。部分市由于自身財政比較困難,不同程度地集中了一部分縣市財力,省對縣市財政的一些扶持政策和補助資金等難以及時落實到位。省財政對縣市的財政信息和實際情況掌握不夠準確、不夠及時,難以加強對縣市財政的有效監管。
“隨著全國各地‘省直管縣’財政的推進,甘肅‘省直管縣’財政也將是遲早的事。”省財政廳有關人士表示。
縣域擴權漸行漸近
由繁化簡,擴權放權,其實質是減少審批環節,降低“過程成本”,給經濟發展快的縣創造快步走的條件,以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和經濟運行方式,改變城鄉二元結構與社會管理結構,探索出新的經濟增長方式和城市發展模式等內容。“改革的目的不僅是去除經濟發展中的制度弊端,而且也是節約行政成本的過程。”潘峰說,對此,省政府研究室在今年將做進一步調研。
我省臨澤等一些縣域經濟擴權試點縣,在制定地方“十一五”發展規劃時,也提出了抓住下放管理權限試點的機遇,積極探索和創新縣域經濟發展模式,促進縣域經濟加快發展的目標。“我們希望省上能在各方面給予傾斜支持,做好試點縣與省上有關部門的銜接。”臨澤縣發改委主任刑學偉說。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省委33號文件下發以后,在試點縣(市)引起了領導和干部群眾的強烈關注,大家普遍認為這是一件好事。但是,半年多時間過去了,直到今天,與文件相關的有關擴權的具體內容和涉及的部門還沒有明確落實。“權力部門的行動太慢,沒有跟上省委、省政府的步伐,這主要是觀念認識上的問題。”省上一位政府官員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