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是冷戰后中國發展同周邊睦鄰合作關系最快、最為成功的地區。胡錦濤在萬隆會議50周年之際和十月兩次訪問東南亞國家,具有特殊的象征意義。胡錦濤的訪問進一步強化了中國南向戰略。
南太平洋地區是中國大周邊重點地區,也是中國近年來積極進取的戰略地帶。今年五月,吳邦國訪問了澳大利亞、新西蘭,曾慶紅在前往拉美和加勒比五國訪問途中,在斐濟作短暫停留,并會見了斐濟總統和總理,為日后的元首訪問打下堅實基礎。
深化雙邊關系,大力推進務實外交
文章認為,今年中國外交布局另一個特點是深化雙邊關系,突出“務實”一面。中國高層領導人出訪日程緊湊,雖來去匆匆,但成果頗豐。
胡錦濤訪問東盟期間,共簽訂了近30份合作協議,涉及政治、經濟、安全、科技、文化、衛生、賑災等領域。在北美訪問期間,中加簽訂了包括航空、鐵路合作、核能合作等多項文件和工作計劃,還提出將雙邊貿易額由目前的150億美元,增加到二○一○年的300億美元。中墨簽訂了包括避免雙重課稅和防止偷稅漏稅協議、礦業領域合作備忘錄等。胡錦濤歐洲之行,英德西分享數十億歐元中國大單,而德國西門子公司為中國建造60輛高速列車的定單,被認為只是一個“偉大故事的開端”。
溫家寶南亞之旅,中國與南亞四國共簽署了53個雙邊文件,其中三分之二涉及經貿合作。中巴還激活自由貿易區談判進程,簽署了中巴自由貿易區“早期收獲”協議。
曾慶紅在出訪加勒比五國期間,出席了在牙買加舉行的“中國—加勒比經貿合作論壇”首次部長級會議,中外雙方簽署政府和企業協議近90個,涉及經貿、金融、礦業、農業等眾多領域,這是中國在西半球罕見的外交行動。
如果說外交對話只是為政治家政績加分的話,那么一系列的合作協議尤其是經貿合同,則為雙方國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拓展多邊外交,努力促進國際合作
文章還注意到,中國高層每一次出訪幾乎都與多邊會議相連,突出多邊外交是中國今年外交另一大特色。
胡錦濤在訪問東南亞三國時,出席了在印尼舉行的二○○五年亞非會議和萬隆會議50周年紀念活動,并與亞非國家簽署了致力于建立新型的戰略伙伴關系的宣言和亞非領導人減災聯合聲明。在訪問俄哈期間,胡錦濤出席了上海合作組織第五次元首會晤,并分別與巴基斯坦、伊朗和印度三個新觀察員領導人就合作反恐、發展經濟等進行對話。上海合作組織的擴大,為中國擴大在該地區的多邊合作提供了新的機遇。
胡錦濤專程參加八國集團與發展中國家領導人對話會,就世界經濟、氣候變化和其它重大國際問題闡述了中國的立場和看法。G8+5為中國尋找國際合作提供了新的平臺。在對話會前,胡錦濤與印度、巴西、南非和墨西哥領導人舉行了集體會晤,就推進南南合作,實現共同發展深入交換看法。
在北美訪問期間,胡錦濤出席了聯合國成立60周年大會,并進行了50多場外交活動。胡錦濤在聯合國發表講話,呼吁把聯合國作為國際社會努力打擊恐怖主義、解決爭端和沖突的“核心”,提出了建立“和諧世界”的理念。胡錦濤還宣布了一系列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措施,許諾對窮國展開零關稅貿易,提供職業培訓和100億美元的貸款,中國將給予同中國建交的39個最窮國家大多數商品零關稅待遇。
胡錦濤訪問朝鮮亦有以雙邊促多邊的意蘊。這次訪問,正值第五輪六方會談重啟之前,亞太經合組織第十三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之際,無疑對加強與朝磋商,促進六方會談具有重要意義。
曾慶紅在出訪拉美期間,也有一項重要的多邊外交任務—擴大與南美各國的經貿往來,加強與南美各國的關系。曾慶紅在秘魯與安第斯共同體五國外長舉行了會晤,確立擴大貿易、促進投資、能源開發、技術開發、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以及反對世界性毒品等為優選項目,為中國開拓南美市場創造了良好的政治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