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新聞發布會記者問答實錄
(2010年12月30日)
![](/Files221/BeyondPic/2010-12/30/1012301833461924bfb2f28c66.jpg)
一、國家對農業科技園區的總體要求是什么?建設甘肅天水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面臨的機遇有哪些?
市科技局局長楊秀峰答: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總體要求是把園區建設成為產學研結合的農業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孵化基地、促進農民增收的科技創業服務基地、培育現代農業企業的產業發展基地、體制機制創新的科學發展試驗基地和發展現代農業的綜合創新示范基地。
國家、省上支持天水農業發展的一系列政策的進一步落實和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申報成功為示范區加快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一是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西部地區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09〕55號)文件明確提出“支持甘肅天水航天育種示范區建設”; 二是《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提出,要將天水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成為 “中國航天育種示范區、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區農業科技創新示范中心”;三是國家推進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和甘肅省“中心帶動,兩翼齊飛,組團發展,整體推進”的區域發展戰略,要求將天水農業科技園區發展成為帶動和促進區域農民增收和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基地;四是甘肅是我國首個循環經濟示范省,天水市為國家10個循環農業示范市之一,天水農業科技園區是甘肅省循環經濟試點單位;五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農業園區的建設和發展,從土地征用、招商引資、發展資金等方面都給予了政策支持。
二、甘肅天水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思路和目標是什么?
市農業局局長劉來生答:甘肅天水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發展思路是:按照“打航天牌、走循環路、創加工業、帶農民富”的思路,緊緊圍繞果品、蔬菜、畜牧三大主導產業,通過“創新、聚集、示范、輻射”,把園區建設成為農業科技集成示范中心、農業科技企業孵化基地、農業技術培訓推廣平臺、循環農業示范窗口,為提高農業的綜合競爭力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發展目標是:甘肅天水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將圍繞園區“135”發展目標加快建設,既打造一個中心(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區農業科技創新示范中心)、建設三個基地(中國天水航天育種示范基地、西部優質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甘肅天水現代農業循環經濟示范基地)、培育五大產業(航天種業、果品、蔬菜、畜牧、農產品加工)。到2013年,核心區面積擴展到3萬畝。“十二五”末,核心區面積擴展到5萬畝,培育2家上市企業;示范區建立科技示范與推廣基地100個,示范面積100萬畝,輻射面積1000萬畝;年培訓農民2萬人次,帶動農戶超過100萬戶。
![](/Files221/BeyondPic/2010-12/30/1012301833ac1ad3c741dc55f1.jpg)
三、爭取甘肅天水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做了哪些工作?天水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區已經取得了那些成效?
市科技局局長楊秀峰答:2010年4月申報工作啟動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張景輝書記、李文卿市長多次督察申報進展,張應華副書記、郭奇若副市長、彭鴻嘉副市長先后就園區申報事宜到科技部等部門匯報銜接,省科技廳領導指導并直接參與了整個申報過程,市政府成立了由市科技局、農業局、林業局、畜牧局、麥積區政府、示范區管委會辦公室共同組成的創建工作小組,按照《科學技術部關于開展第三批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申報工作的通知》(國科發農 [2010] 153號)和《農業科技園區指南》及《農業科技園區管理辦法》,組織人員認真編寫了《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申報書》,并委托中國農業大學編制了“天水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總體規劃”,精心準備了申報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匯報材料。2010年9月15日,彭鴻嘉副市長親自進行了答辯。通過多方努力,順利通過了國家級園區的評審。
天水農業科技園區通過八年的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為創建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打創新牌,體制機制彰顯活力。園區從規劃建設開始,就在建設、投資、管理、技術支撐等多方面進行體制與模式創新,實行了“政府推動、統一規劃、市場運作、項目支持、示范引導、多元投資、共同建園”的運行機制,建立了“誰投資,誰建設,誰經營,誰受益”的經營機制,采取了“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管理、自擔風險、自負盈虧”的管理機制,形成了“示范區育企業、企業促基地、基地帶農戶、農戶興產業”的產業化發展機制。特別是建立的中小企業特殊聯保貸款機制有效解決了企業融資貸款的難題,為企業發展注入了活力。二是打科技牌,技術創新成果豐碩。示范區一直緊盯國內外農業技術最前沿,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和創新力度,建立了技術培訓、質量檢測、信息交流、組織培養、胚胎移植等技術中心,為科技人員搭建技術創新平臺,提供全方位服務;積極實施“借腦”工程,以科研院校為技術依托單位,聘請科技專家到示范區進行技術指導和培訓,為示范區科技創新提供人才支撐。大力引進新技術新品種,航天育種、有機食用菌生產、高產奶牛培育、高檔盆花栽培、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優質蘋果生產等30項新技術在示范區內實施,450多個國內外優良品種引進示范推廣,示范區首創的沙培法培育的番茄樹,其栽培技術達到國內一流水平。三是打航天牌,品牌效應日益擴大。示范區與中科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合作,在示范區建立了中國西部航天育種基地,成立了甘肅省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目前已通過我國返回式衛星、神舟飛船搭載和與俄羅斯、美國等國際交流的農作物9大類393個品種(系),選育出益變種質材料8000多份。育成的21個蔬菜新品種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并通過了省級科技成果鑒定和國家農業部新品種認定。截至2010年底,在新疆、甘肅、內蒙、云南等25個省區累計推廣面積124萬畝,實現產值30多億元、農業增加值7億多元。四是打產業牌,基地建設不斷拓展。示范區采取“示范區+企業+科技+農戶”和“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不斷拓展示范推廣基地,強化輻射帶動作用。多年來,已累計示范推廣65個蔬菜新優品種,面積達150多萬畝,其中航天蔬菜新品種已在25個省市建立了163個示范基地、14個標準化制種基地,帶動制種農戶563戶,實現總產值946萬元;維亞養豬在秦州、麥積、甘谷、秦安等15個鄉鎮新建標準化養殖小區11個,帶動發展規模養殖專業戶580多戶;嘉信畜牧養殖公司在麥積、秦州、清水、張川、秦安等縣區以訂單形式分別與8600多農戶簽訂了全株玉米秸稈和飼草收購合同,年收購飼料2萬多噸,直接帶動生產基地2.3萬畝、農民2萬多人,農民增收800多萬元。
![](/Files221/BeyondPic/2010-12/30/10123018342569c455d761dd8b.jpg)
四、天水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區如何帶動農民增收?
市農業局副局長吳毅中答:在帶動農民的增收方面,主要通過園區育企業、企業建基地、基地興產業、產業帶農戶和大園區帶小園區、小園區帶基地、基地帶農戶,實現與農戶的有效對接,增加農民收入。示范區龍頭企業通過農產品原料的收購,種子種苗、優質產品的銷售,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帶動示范區及周邊地區農民發展現代種植業和養殖業。其中,圍繞主導產業在示范區建成萬畝以上林果基地20個,面積30萬畝;建成千畝以上蔬菜基地25個,面積10萬畝;建成養殖基地100個,存欄量達到500萬頭(只);示范區龍頭企業科學的按照標準化生產,通過開展基地實訓、現場指導、農技講座、技術咨詢等方式,加快技術普及,促進農民增收。至2010年底,累計培訓農民達20多萬人次,發放各類農技書籍和技術資料10余萬冊,農業優良品種覆蓋率達到了98%以上。僅航天種子在全國25個省區累計推廣面積已達124萬畝,產值30多億元,實現農業增加值7億多元。
![](/Files221/BeyondPic/2010-12/30/10123018346a1ce4c44bc88069.jpg)
五、天水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在招商引資方面有哪些優惠政策?
天水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管委會辦公室副主任史延春答:為加快示范區建設步伐,鼓勵和吸引國內外投資者經營開發,促進農業高新技術的發展,天水市人民政府于2007年10月印發了《天水市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區管理辦法及開發建設優惠政策的通知》(天政發〔2007〕116號)。
1、入駐示范區的企業均可享受土地低償租賃與一次性征用相結合的土地政策。凡興辦項目依次投資在500萬元-1000萬元的項目,前兩年免收土地租賃費,第三年至第五年按土地租賃費價格下浮20%收取;投資在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前兩年免收土地租賃費,第三年至第五年按土地租賃費價格下浮50%收取,示范區一次性獎勵項目前期費10萬元。
2、示范區內企業上交的所得稅及增值稅留地方部分,市、區兩級財政全部返還示范區管委會辦公室,由示范區管委會辦公室用于扶持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及新產品開發。
3、企業因生產需要申請貸款時,管委會辦公室將積極配合貸款方與相關金融機構銜接,為貸款方提供支持。經金融部門審查符合貸款條件的示范區內農業科技企業和高新技術項目,需要提供融資擔保的,由企業提交注冊會計師事務所為企業出具的資產評估報告、財務審計報告、企業貸款申請及其它相關材料,經示范區管委會辦公室結合所掌握的企業資信情況審核通過后,需要擔保的,推薦到市投資擔保公司和市農業龍頭企業擔保公司進行擔保審查,企業以資產作為抵押,由市投資擔保機構為示范區內企業提供貸款擔保。
4、示范區內的高新企業,經國家與地方主管部門批準后,可享受國家與地方高新技術企業的有關優惠政策。
![](/Files221/BeyondPic/2010-12/30/1012301834f4d19ad12ff3ef75.jpg)
六、 “十二五”期間,甘肅天水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將如何實現跨越式發展?
天水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管委會辦公室主任逯國文答: “十二五”期間,我們將著力做好以下工作,推動園區跨越式發展:
1、以建設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區農業科技創新示范中心為目標,打造園區科技創新新高地
省政府《關于貫徹落實<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的意見》中提出“將天水省級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區建設成為中國航天育種示范區、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區農業科技創新示范中心”,市上把建設“循環經濟示范基地、科技創新示范基地、航天育種示范基地”列入“1135”區域發展戰略,我們將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園區發展步伐,充分發揮好科技園區在現代農業建設中的示范帶動作用,建設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區農業科技創新示范中心。重點將在科技創新平臺搭建、科技人才隊伍培養引進、旱作農業技術集成、成果轉化能力提升及技術示范推廣培訓體系完善等方面加大建設力度。積極推進企業研發中心、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提升園區科技創新能力,為我市農業三大主導產業和優勢特色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2、以“三大基地”建設為重點,促進園區跨越式發展
一是建設中國天水航天育種示范基地。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西部地區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09〕55號)精神,積極爭取實施“中國天水航天育種示范區建設項目”,盡快形成我國以甘肅天水為中心的航天新品種選育、技術開發和示范推廣特色農業核心區,加快航天育種產業的快速發展,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航天育種研究和開發道路。到“十二五”末,天水航天育種示范區初具規模,其中核心區2000畝、示范區20萬畝、輻射區70萬畝。建成制種基地5000畝。“十二五”期間累計推廣航天新品種200萬畝,實現農業產值100億元。二是建設西部優質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依托天水自然資源優勢,通過充分發揮園區在高科技綠色農業示范推廣、現代農業企業孵化培育中的作用,建設以園區為核心的西部優質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構建以 “研發—種植—加工—貯藏—物流”為一體的特色果品和綠色蔬菜產業鏈。三是建設天水現代農業循環經濟示范基地。按照循環經濟“資源化、減量化、再利用”的原則,以農業廢棄物資源再利用為中心,通過沼氣工程這一紐帶,將種植業、養殖業和食用菌產業的廢棄物進行再利用,實現變廢為寶和“零排放”,構建“種—養—加”、“畜—沼—糧”、“畜—沼—果”、“畜—沼—菜”及雨水收集再利用等循環農業發展新模式,延長農業產業鏈,為“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新型現代農業的發展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3、突出發展五大主導產業,帶動區域農業快速發展
重點發展航天種業、果品、蔬菜、畜牧、農產品加工五大主導產業,構建從良種繁育推廣、標準化種養殖、農產品深加工利用、產品流通交易的完整產業鏈條。在主導產業建設上,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以項目為中心,堅持引進與培育相結合,推進主導產業及產業鏈建設,培育領航型企業和重點龍頭企業,帶動全市果品、蔬菜、畜牧產業的快速發展。
4、以推動企業上市為突破口,促進園區產業優化升級
加快推動天水神舟綠鵬有限責任公司和天水眾興菌業有限責任公司兩家企業上市,提升園區融資水平,以帶動和促進園區優勢產業的升級。天水神舟綠鵬有限責任公司為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神舟天辰公司控股企業,可擇機上市。天水眾興菌業有限責任公司的金針菇已獲得有機食品認證,日產將由10噸增加到30噸,2年內增加到60噸,目前我們將著手培育和推進眾興菌業改制上市的工作。同時,充分利用園區現有的日光溫室和連棟溫室,整合園區現有花卉企業組建集團公司,做大做強園區花卉產業,帶動全市花卉產業發展。對現有的果品、畜牧養殖企業,按照優勢互補、平等自愿、有利發展的原則,整合重組,逐步做大做強。
5、著力優化園區發展環境,提高招商引資水平和層次
通過進一步提升園區服務功能,建立健全園區服務平臺,吸引更多的有識之士來園區投資興業,不斷擴大園區規模、壯大園區實力、促進園區發展。要積極協調爭取對目前入園企業已流轉土地的征用,解決企業發展瓶頸,同時,征用儲備一定量土地,為園區新功能拓展提供土地保障。要進一步完善水、電、路、暖等基礎設施,逐步實現集中供熱和集中治污,推行新“九通一平”專業配套服務,營造良好的環境平臺,提高承接大項目的能力。
6、以爭取和實施重大項目為重點、提升園區內在發展動力
認真研究國家、省上投資政策導向,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爭取一批國家、省重點投資的大項目、好項目,引進一批高附加值、產業帶動能力強的高科技項目,建設一批示范帶動效應顯著、經濟效益明顯的項目。核心區重點爭取實施好航天種子產業化、日產60噸工廠化食用菌、2萬畝鮮食葡萄生產示范、22萬只良種雞繁育場、日產30噸有機奶制品、2萬畝優質花牛蘋果基地、年產10萬噸飼料廠、千萬粒脫毒種薯快繁、冷鏈及物流產業園等重大項目。示范區重點爭取實施馬鈴薯脫毒種薯示范推廣、渭河川道設施小區建設、高原夏菜基地建設、花牛蘋果標準化示范園建設、重大病蟲害防治、優質禽蛋(肉)基地建設等重大項目,提升發展的內在動力,促進甘肅天水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跨越式發展。
![](/Files221/BeyondPic/2010-12/30/10123018336d714c82ca57d12c.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