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天水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區晉升為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新聞發布會現場)
12月30日下午,天水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天水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區晉升為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新聞發布會,會議由天水市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劉越高主持。
天水市農業局局長劉來生致發布詞。
市科技局局長楊秀峰、市農業局局長劉來生、市農業局副局長吳毅中、天水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管委會辦公室主任逯國文,天水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管委會辦公室副主任史延春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天水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區晉升為
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新聞發布會發布詞
天水市農業局局長 劉來生
(2010年12月30日)
各位領導,同志們,朋友們:
12月9日,經科技部批準,天水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區晉升為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下面,我就有關情況作一簡要介紹。
建設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是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一項重要任務,是新時期我國解決“三農”問題,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是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然選擇,是新形勢下促進城鄉統籌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迫切需要。2001年以來,全國已建立了38個國家農業科技園區。2010年4月,科技部、農業部、水利部、國家林業局、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銀行啟動了第三批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申報工作。
我市緊抓這次機遇,積極申報。在申報過程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張景輝書記、李文卿市長多次督察申報進展,張應華副書記、郭奇若副市長、彭鴻嘉副市長先后就申報事宜到科技部等有關部門匯報銜接。省科技廳、市科技局領導指導并直接參與了整個申報過程,市政府成立了由市科技局、農業局、林業局、畜牧局、麥積區政府、示范區管委會辦公室組成的創建工作小組,按照《科學技術部關于開展第三批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申報工作的通知》(國科發農〔2010〕153號)和《農業科技園區指南》及《農業科技園區管理辦法》,認真編寫了《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申報書》,并委托中國農業大學編制了《天水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總體規劃》,精心準備了申報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匯報材料。2010年9月15日,彭鴻嘉副市長親自上京進行了答辯。通過多方努力,順利通過了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評審工作。2010年12月9日,經科技部批準,天水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區晉升為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定名為“甘肅天水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這標志著天水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區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天水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區成立于2002年,自成立以來,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堅強領導下,在省、市有關部門的大力配合下,按照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的指導意見和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總體要求,立足區域優勢,依靠科技進步,大力發展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步伐不斷加快,經濟總量持續增長,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提高。截至目前,示范區已初步形成了航天種業、果品、蔬菜、畜牧、農產品加工五大主導產業,具備技術創新、科技示范、產業孵化、培訓交流、輻射帶動、旅游觀光等六大功能,核心區占地面積5000畝的省內一流、天水特色明顯的農業示范園區。2007年被省政府升格為省級農業科技示范園區,2010年被中國農學會評為“全國十大名園”、“全國優秀農業園區”。先后被確定為“中國西部航天育種基地”、“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 甘肅省航天育種工程研究中心”。
天水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區晉升為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將享受國家更多的優惠政策。這對我們進一步搶抓國家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及省委、省政府“中心帶動、兩翼齊飛”區域發展戰略歷史機遇,加快推進《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和市委、市政府“1135”區域發展戰略實施,著力構筑甘肅現代農業科技創新發展的新高地、新平臺,帶動和促進區域農民增收和現代農業發展,促進全市農業和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天水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區晉升為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既是榮譽,也是責任,更是動力。我們將以此為契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創新發展方式,優化發展環境,以打造一個中心(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區農業科技創新示范中心)、建設三個基地(中國天水航天育種示范基地、西部優質特色農林產品生產加工基地、甘肅天水現代農業循環經濟示范基地)、培育五大產業(果品、蔬菜、畜牧、航天種業、農產加工)為發展目標,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推進新農村建設這一中心,加快科技創新步伐,促進產業結構及產品的優化與升級,增強輻射帶動功能和自主創新能力,實現園區跨越式科學發展,為提高農業綜合競爭能力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