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15/BeyondPic/2010-5/15/10051515534770592a250e7b4c.jpg)
5月15日上午10時,2010(庚寅)年甘肅省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暨第二十一屆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節宣傳推介會在深圳迎賓館舉行,甘肅省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梁和平主持會議。
天水市委副書記張應華,天水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光慶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中共天水市委副書記張應華
在2010年甘肅省公祭伏羲大典暨伏羲文化旅游節
(深圳)宣傳推介會上答記者問
![](/Files215/BeyondPic/2010-5/15/10051515533ae4255dad202cf3.jpg)
![](/Files215/BeyondPic/2010-5/15/100515183875b48948f50a26ab.jpg)
1、“關中—天水經濟區”作為西部大開發的重點經濟區之一,在《規劃》設施一年來,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去年6月,國務院頒布實施了《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標志著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正式啟動。關中—天水經濟區,是我國西部大開發的三個重點區域之一,規劃總面積7.98萬平方公里,范圍包括陜西省的西安、咸陽、寶雞、銅川、渭南、楊凌、商洛部分區縣和我市所轄行政區域,直接輻射區域包括陜西省陜南的漢中、安康,陜北的延安、榆林,以及我們甘肅省的平涼、慶陽和隴南地區。
《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將經濟區定位為“一高地四基地”,即:全國內陸型開發開放戰略高地,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示范基地、全國先進制造業重要基地、全國現代農業高技術產業基地、彰顯華夏文明的歷史文化基地。天水市是經濟區的次核心城市,也是甘肅省唯一被列入經濟區的城市,肩負著發揮甘肅東部橋頭堡作用,輻射帶動平涼、慶陽、隴南及毗鄰地區加快發展的重任。這充分說明,天水在區域發展大局中的地位更加重要,責任更加重大。
《規劃》發布后,天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積極加強與國家發改委和省委、省政府及省直有關部門的銜接,在全力爭取政策、項目、資金支持的同時,立足天水實際,認真調研,科學謀劃,初步形成了《規劃》實施的總體思路和發展重點,各項工作正在緊張有序進行。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周密安排部署。國務院新聞發布會后,天水市及時召開市委常委會、市委全委擴大會、市政府常務會以及實施規劃工作部署會,及時安排部署《規劃》實施工作。成立了市實施規劃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全面負責天水市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的日常工作。二是廣泛開展宣傳,強化思想認識。組織全市各級黨政組織認真學習研究《規劃》,市委組織宣講團進行宣講。接待了境內外新聞媒體采訪,組織新聞媒體開展了“走關中”采訪活動,由陜西省委宣傳部組織的“跨越關—天經濟區”專題采訪團在天水啟動,營造了良好輿論氛圍。三是編制實施方案,細化工作任務。編制完成了《天水市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實施方案》和振興裝備制造業、發展現代農業等20個專項《方案》,明確了《規劃》實施的總體思路、產業布局、政策措施和重點發展產業。《實施方案》,已經市委、市政府研究通過后下發實施。四是爭取優惠政策,銜接落實項目。結合我市實際,積極爭取國家和甘肅省在政策、項目、資金方面的支持,多次組織專人赴北京銜接、匯報、爭取項目,得到了國家和省上各有關方面的支持和理解。五是積極主動融入,加強交流合作。與經濟區其他城市政府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建立了關中—天水經濟區市長聯席會議制度及政研、教育、人才、文化、旅游、工商等合作組織和長效合作機制,天水與關中企業合作邁出實質性步伐;開通了西安至天水旅游專列;在今年西洽會期間,舉辦了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展,舉行了隴東南四市發展環境說明會并將形成長效機制,市政府主要領導參加了國家發改委實施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座談會、經濟區市長記者見面會。六是實施規劃項目,加快發展步伐。《規劃》中的重大項目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寶天高速公路已經建成通車,中材天水年產200萬噸水泥生產線、祁連山甘谷年產120萬噸水泥建設項目建成,天定高速公路、寶天高速城區過境段、天平鐵路等項目正在加快建設,十堰至天水高速公路、天水至平涼高速公路、寶雞至蘭州鐵路客運專線、天水軍民合用機場遷建、渭河流域綜合治理、750千伏輸變電工程、華能天水2×350MW熱電聯產工程、中衛至貴陽天然氣輸氣管道天水段等項目前期工作進展順利。
2、天水在實施《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中的產業重點是什么?
答: 一是突出振興裝備制造業。加快建設華天電子、星火機械、長城電器三大產業園和高新技術創新創業園,把天水打造成為以高新技術為先導的先進裝備制造業聚集城市。二是積極發展特色農業。按照“南林、北果、東牧、西菜”的農業產業布局,做大做強林果、蔬菜、畜牧三大主導產業,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三是做旺現代物流產業。大力發展電子商務、金融保險、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現代服務業,加快構建交通運輸、倉儲配送、流通加工、信息網絡等功能齊全的現代物流體系,建設麥積甘泉、秦州西十里物流園區及城鄉市場等重點項目,構建城鄉一體化的現代流通網絡,提高天水現代物流中心的輻射力。四是培育壯大旅游產業。重點開發建設以天水伏羲廟為主的尋根祭祖精品旅游線;以寶天高速公路為通道百里生態旅游線;以麥積山石窟等為重點的百里石窟藝術旅游線;以天水農業高新園區為依托的高新農業觀光旅游等八條精品旅游走廊,促進旅游業大發展。五是大力發展文化產業。重點建設三大園區(華夏始祖文化園、民俗文化園、文化產業園)、三大基地(伏羲文化展示基地、大地灣文化展示基地、麥積山石窟藝術文化基地)、六大產業(文化旅游業、會展節慶業、娛樂演藝業、工藝美術業、文化出版印刷業、動漫創意業)六大文化長廊(中華文明溯源、百里石窟藝術、秦源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和歷史文化名城文化長廊),辦好伏羲公祭大典及伏羲文化旅游節,推進文化產業大發展。
3、天水市實施《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的主要任務是什么?
答: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我們要緊緊圍繞《規劃》確定的戰略目標和區域功能定位,發揮比較優勢,突出發展重點,統籌配置資源,促進產業聚集,通過綜合經濟實力。一是著力增強工業經濟實力,要積極實施“工業強市”戰略,振興裝備制造業,把天水建設成國家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和西部工業強市;二是著力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優化農副產品加工布局,促進農副產品加工聚集區建設,突出農業示范園區、循環農業示范區帶動作用,大力發展特色產品,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三是著力加快第三產業發展,要發揮天水區位優勢,將天水打造為西部現代商貿流通中心。發揮文化旅游資源優勢,把天水打造成為全球華人尋根祭祖圣地、中國最佳歷史文化旅游城市,把我市文化旅游資源優勢盡快轉化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四是著力加強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構建起由高速公路、鐵路組成的雙“十”字型主骨架和集高速公路、鐵路、民航為一體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五是著力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快城鎮體系建設,提高輻射帶動能力,形成兩區位中心、五縣縣城為骨干、建制鎮和鄉鎮為支撐、布局合理、層次清晰、特色鮮明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格局。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把天水建成隴東南區域中心城市和經濟區特色鮮明的經濟文化大市;六是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城市,依靠創新助推天水跨越發展。
中共天水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光慶
在2010年甘肅省公祭伏羲大典暨伏羲文化旅游節
(深圳)宣傳推介會上答記者問
![](/Files215/BeyondPic/2010-5/15/10051518389bbf2209b1ed1057.jpg)
![](/Files215/BeyondPic/2010-5/15/1005151838a28554f6cc222d02.jpg)
1、在全國尋根熱、祭祖熱的大背景下,天水舉辦伏羲文化旅游節,是不是趕時髦、跟風?
答:不是趕時髦、也不是跟風。(1)天水自古以來就有民間祭祀伏羲和官方祭祀伏羲的習俗。自秦人始,對伏羲欽崇有加,歷代奉祀。經過兩千多年的積淀,逐步形成了規模宏大、程序嚴謹的祭祀方式,造就了內涵豐富、底蘊深厚的伏羲祭祀文化。
(2)近年來,天水始終把伏羲文化的研究和開發作為建設特色文化大市的重要內容來抓。1988年恢復了公祭伏羲大典,連續成功舉辦了二十屆伏羲祭典,成為甘肅和天水重要的對外文化品牌,吸引了眾多的海內外華人來天水祭拜先祖,使天水成為中華兒女尋根祭祖的圣地。2005年,經省政府批準,將公祭伏羲大典升格為省級公祭。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節已發展成為“中國最具發展潛力十大節慶”活動之一,公祭伏羲大典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為提升我市知名度、擴大對外合作交流、加強軟實力建設、推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戰略定位中明確要求,要把天水打造成為“全球華人尋根祭祖圣地”;國務院近日出臺的“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甘肅是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資源寶庫”。羲皇故里--天水是甘肅省第一批被列入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城市,歷史悠久,史有“中華之源”之稱。
(4)舉辦公祭伏羲大典暨伏羲文化旅游節,是弘揚、宣傳、推介伏羲文化的重要載體和平臺,是將天水打造成為“全球華人尋根祭祖圣地”的有效形式。通過舉辦公祭伏羲大典暨中國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節,將樹立天水的特色文化品牌和做大做強旅游產業,加快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
2、國務院近日出臺的“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提到,“甘肅是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資源寶庫”,天水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將發揮什么作用?
答:(1)國務院近日出臺的“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在戰略定位中指出:“甘肅是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資源寶庫”,充分肯定了甘肅文化大省的地位。天水是甘肅省第一批被列入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城市,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底蘊深厚、資源豐富,人文始祖伏羲和女媧就誕生在天水,史有“中華之源”之稱。伏羲文化、大地灣文化、麥積山石窟藝術文化、秦早期文化、三國古戰場文化構成了天水獨特、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體系。
(2)天水文物資源豐富。全市現有各級各類文物保護單位280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3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33處,文物保護點638處,豐富眾多的文物資源不僅在甘肅省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全國有較大影響,也為我市發展文化旅游業、建設特色文化大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天水的歷史文化遺存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和合理利用,截至目前,全市列入國家、省、市縣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項目共295項,其中國家級5項,省級22項,市級82項,縣區級186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