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合作交流 促進共同發展
天水市與上海普陀區締結為友好市區
【天水日報上海電】(記者 武軍)11月6日下午,天水市與上海市普陀區本著“友好合作、優勢互補、互利互惠、共圖發展”的原則,正式締結為“友好市區”。簽約儀式在上海市普陀區區委區政府辦公大樓舉行。
出席簽約儀式的天水市領導有,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景輝,市委副書記、市長李文卿,市政協主席馮沙駝,市委常委、秘書長張懷仁,市委常委、秦州區委書記張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任伯年,副市長郭奇若等;參加締結友好市區簽約儀式的上海市普陀區領導有,區委書記周國雄、區人大常委會主任葉維華、區長蔡志強、區政協主席林愛娟等。
簽約儀式上,張景輝和周國雄分別致辭,李文卿和蔡志強分別介紹了各自經濟社會發展的有關情況,并代表天水市政府、普陀區政府在合約書上簽字。
上海市普陀區是上海的中心城區之一,是連接長三角及內地的重要陸上門戶和交通樞紐,是我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祥地之一。普陀區區位優越,開放開發力度大,市場要素富集,現代服務業發達,人文資源豐富,文化氣息濃郁,人居環境優美,樓宇經濟、園區經濟和濱河經濟三種業態,現代物流、現代商貿、科技研發、文化創意和專業服務五種產業快速發展,具有帶動經濟加快發展的綜合實力。2007年,該區實現財政收入達95.19億元。同時,普陀區社區建設走在上海前列,群眾文化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到目前為止,普陀區已與37個城市締結為友好市,區內許多企業都在外省市有投資,投資額度達200多億元。
我市在交通區位、制造加工業、特色農業、自然生態、歷史文化資源、旅游資源、人力資源等七個方面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近年來,隨著對外開放力度進一步加大,全市經濟社會有了長足發展,經濟總量持續增長,綜合實力逐步增強,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改善。加強與發達地區的合作交流,進一步更新我們的發展理念,拓展發展思路,揚長補短,優勢互補,必將對我市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起到更大的促進作用。天水市和上海普陀區結為友好市區,將在企業改革、園區經濟、科技領域、服務業、商貿旅游、裝備制造業和農產品開發等方面加強合作,互利互惠、共圖發展。
雙方共同表示,將以締結為“友好市區”為契機,在未來的發展中,充分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拓寬領域,深化合作,共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