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環路 民主路 秦州大道四通八達
天饞路 寶天路 天水連通地北天南
隨著現代交通公路的興建,古老的“絲綢之路”,煥發出勃勃生機。“十五”期間,在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帶動下,我市公路建設迎來了大發展期。五年來,在以往城市道路的基礎上,我市先后改建了解放路、民主路、外環路、城區道路、羲皇大道等,為加快旅游事業發展,開通了開往景區的高速路、縣際間公路等一大批建設項目,我市交通進入了歷史上發展速度最快、建設項目最多、投資規模最大、百姓受益最多的高速發展期。
搭建城市暢通骨架
“十五”期間,我市在以往城市道路的基礎上先后拓建改造了解放路、民主路、建設路、埠南路等18條城區道路,相繼完成了40多條城區小巷道的硬化改造工程。還建成了伏羲路步行街、中華東西路步行街、玉泉觀步行街等。市區新建了伏羲祭祀、天河等兩個廣場,極大改善了城市設施狀況。2004年3月,我市有史以來一次性投入最多、規模最大的城市基礎設施工程——城區外環路、南山路、羲皇大道、人民路、環城路、潘集路、渭濱北路、迎賓藉河大橋等建設,外環路的建成使我市完整的城市交通骨架基本形成,解決了市區交通南北受阻、東西不暢問題,極大地提高了城市品位和開發潛力、為今后城市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實現南通北暢夙愿
備受全市廣大市民關注的天水——寶雞高速公路,于今年8月31日舉行了工程奠基典禮,這個大好消息意味著我市東向出口將完全暢通。天寶高速公路全長91.114公里,總投資66.96億元。寶天高速公路將進一步打開甘肅東大門,對促進天水乃至全省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
五年前,天水的公路交通基本上處于“四門”不是很暢的狀態。雖有路與外界相通,但長期通而不暢。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打開“四門”,走出天水,加快商貿流通的呼聲越來越高。因此,市交通部門作出了打開四面出口,構筑主骨架公路的規劃。如今,這一愿望基本實現。記者采訪了市交通部門負責人,據介紹,歷盡艱辛,牛北公路建成后,我市有了一條最便捷的東出口路,承擔并發揮著極其重要的運輸功能和作用;天饞公路建成后,縮短了公路里程,拉近了西去省城的距離;江天公路打開了我市南大門。
縣際路構建城市脈絡
為了改變縣際間交通不便,“十五”期問、我市共爭取到了6個西部縣際間公路建設項目,主要是國道316線天(水)隴(西)三級公路改建項目,省道305線寺(灣)張(家川)三級公路改建項目,縣道武(山)漳(縣)三級公路改建項目等,全長280.8公里,總投資1.238億元。
麥賈路為黃金旅游鋪道
為加強我市旅游事業發展,提升天水在國內外的知名度,2003年,我市開工建設了省內第一條完全由地方籌資建設的高等級公路——麥賈公路,線路全長23.84公里,工程總概算2.5998億元。2004年1月竣工運營,通往景區公路的開通,方便了國外人士及市民旅游觀光。
說起“十五”期間的變化,從事多年駕駛工作的李師傅深有感觸地說,“十五”初期,他跑車時有些路面塵土飛揚,車速慢而且耗油,車也容易出毛病,一天掙的錢幾乎全修車用了。如今各條寬闊的公路,四通八達,行車快捷也安全。現在,全市建成和在建公路項目達838個,總造價達20.37億元,全市公路通車里程達3088.399公里。全市由兩條國道主干線和五條省道組成的橫連東西,縱貫南北、銜接周邊的主干線公路網已初具規模。
今天,各條公路以市區為中心,以國道為主骨架,以縣鄉道為脈絡,溝通了四面八方,輻射到廣大農村,形成了連接省內外的區域型公路網絡。過去的“交通瓶頸”制約狀況已得到基本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