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中午,董志塬上,在公路沿線,隨處可見群眾整畦拉線、挖坑栽樹的繁忙場景。慶陽市市長王義來到西長公路,和群眾一起參加了植樹勞動。
在西長公路長慶橋路段,上百名干部群眾正在這里栽植公路行道樹。王義來到他們中間,一邊了解植樹情況,一邊拿起鐵锨,栽起了塔柏樹苗。當了解到自長慶橋到太昌鄉4公里的路段,行道樹全部采用招投標的辦法,由中標工程隊包栽保活進行栽植管理,目前已栽植4000多株時,王義高興地說,一定要運用和推廣好這種經驗。
今年,慶陽市委、市政府確定以公路行道樹栽植為突破口,以縣城、單位、村鎮家園和學校為重點,明確提出實施建設綠色生態和諧家園工程。而這一決策的形成,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王義曾為此做過多次調研,他發現,慶陽一方面是干旱缺雨的嚴酷現實,一方面又是粗放經營的畜牧方式和急功近利的擴地耕種現象,群眾還沒有養成植樹習慣和保護植被的意識。
為了加快造林綠化步伐,王義每逢下鄉,都不忘看看當地的林木多少、長勢好壞。他和群眾交談中,叮嚀最多的就是“多栽幾棵樹!
”說起王義的綠化情結,環縣虎洞鄉高廟灣村高滿峰記得最清楚。那還是2003年春上的事。
高滿峰新搬了家,院落收拾得干凈漂亮,可是周圍卻沒有一棵樹。一天,他家里忽然來了幾個人,他們一邊參觀他的新家一邊和他聊了起來,其中一位說:“造林就是造水,栽樹就是美化環境,小高呀,你要好好栽幾棵樹哩!
”這些人走后,高滿峰才知道,說話的就是市長王義。深受感動的高滿峰下決心開始了栽樹。如今,高滿峰家院子的周圍,連同高廟灣村里,連年新栽的楊柳已站滿了山洼。
“十五”期間,慶陽市大力實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三北四期”工程,人工造林352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732平方公里。
王義也被評為全省造林綠化先進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