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蘭州訊(記者周丹波)一場使城區農民轉變為城市居民的“城中村”改造今年起在蘭州市正式實施。在3年時間內,將有10萬農民實現身份轉換。
長期以來,“城中村”在區域上已成為城市的組成部分,但在管理上仍實行農村集體所有制和農村管理體制,不少“城中村”基礎設施滯后,環境臟亂差,違法建設嚴重,成為城市“孤島”,影響著城市形象和經濟發展。從2006年到2008年,蘭州市將利用3年時間,對市區61個行政村進行“城中村”改造,涉及2.8萬農戶、10萬人。“城中村”改造以保護農民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實現“五個轉變”:變農民為居民,將農業戶口全部轉為非農業戶口;變村委會為居委會;變集體土地為國有土地;變集體經濟為城市混合經濟或股份制經濟,使農民成為股民;變舊村莊為現代化文明社區。近日,城關區22個“城中村”改造已先期啟動,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按照規劃先行原則,合理做出規劃,制止新增違法建設,并根據各村特點,實行“一村一策”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