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記者在搬遷到新城區的玉門市看到,一條條馬路寬闊筆直,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商業區內繁華熱鬧,花園住宅配套完善,工業園區生產井然有序,市中心的玉澤湖公園碧波蕩漾,風光旖旎。令人難以置信,一年前這里曾是荒涼的戈壁灘,隨著玉門市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政府駐地遷址工程的實施,一個欣欣向榮的新城市在此崛起。
玉門市是我國石油工業的搖籃,1939年在老君廟發現了我國第一口油井。經歷60多年的石油開采,進入后期開采。
20世紀90年代后期,玉門油田大部分作業轉到吐哈油田。
2001年以來,玉門油田辦公、生活基地搬遷至酒泉,使玉門市區人口由13萬人驟減至3萬余人,玉門市給石油企業發展提供產品和服務的市屬企業失去了市場,大面積關停破產。加之老城區交通遠離鐵路、公路干線,自然環境惡劣等因素,玉門市經多方討論和國務院批準,決定遷址。
玉門市在進行資源型城市轉型中,創新城市發展思路,注重造“市”與建“城”齊頭并進,先后投資6億元,一邊進行城市道路、供排水、供電、供熱等基礎設施和社會公益事業建設,一邊加大市場建設,投資1億多元建成步行街、溫州商城、西部市場等,吸納了近萬人就業,放寬戶籍制度、取消各種收費,吸引了當地農民和外來人員7000多人進城創業,為城市可持續發展凝聚“人氣”。
玉門的天氣,過去總是“黃沙滿天飛、風吹石頭跑”,而現在的新市區,一排排環城林網猶如綠色屏障,一行行茁壯成長的樹苗煥發著勃勃生機,處處綠草如茵,菊花綻放。玉門市以實施“綠美凈”工程為契機,努力創造適宜的人居環境。
針對新市區生態環境脆弱和城市管理跟不上的現象,玉門市多層面在城區道路、門廳院落、花壇空地見縫插綠,各部門、各單位創建花園式單位,多角度補綠、添綠、增綠。并對20處違章建筑進行拆除重建,對460戶商家的廣告牌進行改造美化;對主街區、商貿區、居民區等沿街叫賣、亂停車輛、亂潑污水等影響市容市貌的問題進行整治;對“三不管”地段、“三包”責任區進行環衛保潔。目前,新市區綠化面積達192.6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24.3%。
一個具有現代氣息的園林城市基本形成。
在困境和陣痛中進行資源轉型的玉門市,從新城建設一開始就加快新型工業園區體系建設,培植新的經濟財稅體系,作為新城區的產業支撐。在新型工業園區加大招商引資,重點發展風電、水電、農副產品加工、建材等可持續發展產業。省清潔公司投資5億元建成總裝機容量達6.41萬千瓦的風力發電廠,大唐公司投資4.8億元開工建設4.9萬千瓦的風力發電廠;省上投資6億元建成了昌馬總干16座水電站裝機達9萬千瓦,成為我省最大的小水電站群;引進資金建成大業飼草、莫高麥芽、酒花浸膏等投資上億元的農產品加工項目等。同時在老城區引進選礦、冶煉等項目,盤活了閑置資產。今年1至9月底,全市工業企業總數達259戶,工業總產值達91.54億元,工業增加值為24.7億元,上繳稅金達4.5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