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關于制定甘肅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于近日公布后,在隴原大地引起了強烈反響。記者在平涼市采訪中感受到,對全省未來五年的發展,對于即將開幕的省“兩會”,廣大干部群眾有著殷切的期盼。
城鎮管理———“清凈不是掃出來的”1月8日清晨,莊浪縣城,正在清掃街道的環衛女工吳彩霞揮動著掃帚,頭頂冒著熱氣。她負責的水上公園路長約600米,兩邊店鋪林立,人流量很大。她說:“我一心想把這條街掃干凈,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每天從凌晨6時忙到下午5時,街上還是難保清潔。這條新修的街道還沒裝上果皮箱,我在前面不停地掃,后面就有人亂扔亂倒;每逢集日,亂擺攤點、占道經營者更是胡亂丟棄垃圾,有時城管執法人員來了,情況會好一些,走后又成了老樣子。”來莊浪出差的平涼市司法局宣教科李先生說:“清凈不是掃出來的。城市修得好,還要管得好。”記者在對一些干部群眾的采訪中發現,要建設文明有序的和諧家園,沒有公眾參與難以實現。目前,一些人缺乏社會公德意識,亂扔垃圾、隨地小便等不文明行為讓城市大煞風景。《建議》中提出“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調、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點中了促進社會和諧的要害。
生態建設———“櫻桃好吃樹難栽”清清的水洛河,從莊浪縣穿城而過。
以梯田建設為發端的生態建設,使莊浪縣城山綠了,水清了。莊浪縣財政局李會計說:“櫻桃好吃樹難栽。我參加工作20多年來,縣上年年組織我們到荒坡溝洼地栽樹,近幾年每人植樹在1畝左右。正因為堅持不懈,縣城附近的南山綠了,北山也綠了。”她說,《建議》中提出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很有必要。但是,生態建設周期長、收效慢,要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貴在堅持。
新農村———“點亮農民心中的燈”剛從寧夏打工歸來的莊浪縣柳梁鄉張陳村村民陳芳家,對社會主義新農村有很多憧憬,前幾年家里通了自來水,現在盼著建沼氣池。去年,他打工近10個月,賬面上他掙了9000多元,可是目前只拿到3000元。
看了《建議》中說要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并明確地寫著“依法保障進城務工人員的權益”,心里踏實了許多,希望“兩會”能重視農民工欠薪問題。
這位42歲的農民最大的心愿,就是外出打工能“把掙到的錢拿回家”。
1月8日中午,我們從莊浪出發,一過關山,便到了華亭縣馬峽鎮。山腳下,一排整齊漂亮的新房旁邊,立著“移民新村”的牌子。鎮經委干部桑育林介紹說,這里住的88戶移民,都是去年從關山林區遷來的。馬峽鎮總人口1.1萬人,在林區深處居住的有1380人。
多年來,由于交通不便,生產、生活困難重重。冬季遇到大雪封山,有時一個月都出不了山。去年,莊浪至華亭的二級公路開工后,縣、鎮以此為契機,給每戶林區農戶補助1萬元,扶持他們搬出關山,在公路旁的河川地帶建起了新家。移民們說,《建議》中努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農村整體面貌的內容,“點亮了我們心中的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