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甘肅雖未發生禽流感疫情,但是由于省際周邊地區紛紛關閉了銷售通道和活禽交易市場,省內雞苗銷不出去,致使家禽業流通受阻和消費抑制,這對我省家禽養殖業影響依然很大。
不管是免稅政策還是貼息貸款扶持,這些對家禽業來說都是暫時的,最重要的是要弄清禽流感發病的原因,徹底消滅它,才能保證家禽業的健康發展。 家禽業二度陷入困境
剛剛走出前年禽流感陰影的甘肅家禽業,2005年入秋以來再次被陰霾籠罩。
“禽流感給我們家禽業帶來的是雙重打擊”。蘭州恒大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滿廷明無可奈何地說,價格下降、銷量下降、肉雞一段時間幾乎無人問津。
蘭州恒大食品有限公司年培育育成雞15萬只,年存欄蛋雞、育成雞11萬只,是甘肅省養殖規模比較大的家禽企業,正常時間每天雞蛋的外銷量在5000斤左右,自從周遍地區相繼發生高致病性禽流感以后,雞蛋銷量下降到了3000斤左右,蛋價由最高時的3.6元/斤一度跌到了2.4元/斤,肉雞每斤由4塊下跌到了2塊,公司每天損失都在5000元左右。
從2005年10月19日起,內蒙古發生高致病性禽流感以后,陰影就籠罩在了甘肅家禽業頭頂。為了封堵外部疫情傳入,從11月10日開始,蘭州市城區暫停活禽交易和宰殺。當天下午,記者在蘭州張蘇灘水產批發市場看到,20多個活禽經營戶均停止營業,門前撒有一層白石灰。在西站建蘭路市場,9戶活禽交易戶,除1戶定點屠宰場經營禽產品外,其余8戶關門歇業。蘭州市農牧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當時蘭州市城區44個市場、730個活禽經營戶全部停止活禽交易和宰殺。
蘭州市實施禁止活禽上市交易后,一份調查顯示,共存欄父母代種雞34萬套,年向社會提供3500萬雞苗、種蛋,承擔著我省80%以上的種禽生產與推廣任務的蘭州希望、白銀同仁、天水興旺、酒泉種雞等6家企業,雞苗售價由原來的2.2元/只猛降至0.5元/只,僅此一項損失230萬元,80多萬只雞苗因無人問津,被強制掩埋報廢,損失150萬元。與此同時,由于供銷合同被終止,各大種雞場縮減規模淘汰種雞10萬套,造成直接損失250萬元。
省畜牧協會會長王有國說,我省雖未發生禽流感疫情,但是由于省際周邊地區紛紛關閉了銷售通道和活禽交易市場,省內雞苗銷不出去;當地市場家禽及其產品銷量銳減,對我省家禽養殖業影響很大。
在一份曾經由省農牧廳送閱農業部辦公廳和省委辦公廳、省人大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的送閱件上這樣寫著:目前,養殖企業的種禽和產品銷不出去,周轉資金嚴重短缺,不僅無法維持現存的種禽飼養規模,而且職工工資難以發放,人心浮動,部分企業難以為繼,有的近乎癱瘓……被漸漸“遺忘”的一個產業
“家禽業是農村包產到戶以后,國家最早扶持的一個產業。”省畜牧業協會秘書長何明淵說,在當時,搞養殖投資少,見效快,很適合千家萬戶農民進行家庭養殖,因而,這一產業如雨后春筍般發展了起來。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定西市安定區魯家溝鎮太平村以前由于干旱,是一個比較貧困的村子,村民靠吃救濟糧度日。自從王進成和陳云花利用在外打工學到的技術帶領村民發展養雞后,有84戶農民開始養雞,養雞規模由當初的700只發展到了年養雞14萬只,總收入在220萬元,人均純收入由沒有養雞前的不足800元,達到了現在的1200元,會員戶均達到32000元。太平村一舉成了當地有名的養雞專業村。
像太平村一樣,甘肅許多貧困村莊靠養雞解決了溫飽,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目前,全省家禽飼養量達到了7500萬只,年產禽肉4萬噸,禽蛋14萬噸;全省從事養雞及相關產業的人員80萬人,養雞業每年消耗玉米、大豆等飼料近60萬噸,相當于60多萬畝水地全年的產量,解決了近50萬農民的生計問題,農民每年人均養雞收入在百元以上。省畜牧技術推廣總站黨委書記任錦帥說,家禽業的繁育體系也是甘肅畜牧業里最成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