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委第十次黨代會上,工業強省成為甘肅省新的發展戰略,這在甘肅發展史上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發展抓項目、改革抓企業,下放省屬國有企業管理權、下放干部管理權”成為落實這一發展戰略的總體工作思路。
蘇榮正是這一新思路的最先身體力行者。2003年9月11日,上任不久的蘇榮和省長陸浩等帶領省計委、省交通廳等部門負責人到國家交通部“跑項目”,向交通部陳述“上馬”國道主干線天水至寶雞甘肅段高速公路項目的理由。當時,國家交通部“十五”發展計劃已調整完畢,這一項目并不在其中,專為甘肅一省重新調整發展計劃幾乎是不可能的。但甘肅高層的誠意打動了交通部的官員。9月13日,交通部部長張春賢和有關專家便出現在項目的現場,公路現狀深深震撼了他們。張春賢現場拍板:天寶高速公路甘肅段項目列入交通部交通發展計劃,要求甘肅省立即開展項目前期工作。
省委書記剛剛到任,不開會、不發表施政綱領,卻急著為一個高速公路的開工建設“跑項目”,這是非同尋常的一個信號。從此,“發展抓項目”成為甘肅省各級官員的一個顯著變化。盡管省委這一行動來得非常突然,但是,一方面“抓項目”正是甘肅工業強省基本方略的深入;另一方面,省委“抓項目”的要求正中省地各級官員的“下懷”。因而,這一決策前所未有地得到了各個方面的積極響應。
在一段不太長的時間內,由于“抓項目”而使甘肅經濟發展有所突破。僅在2003年便有中油蘭州石化500萬噸常減壓、300萬噸重油催化裂化裝置改造、24萬噸乙烯改擴建、酒鋼50萬噸爐卷工程等項目建成投產。除工業項目外,全省用于基礎設施、生態環境項目的投資更大。這一年,山丹至臨澤高速公路、平涼電廠3號和4號機組、農網改造等投資18個重點項目部分建成投產,這些項目投資均在20億元以上。全省完成退耕還林和荒山造林面積800萬畝,完成“三北”防護林面積35.7萬畝,黑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全面完成;黃河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長江流域綜合治理和一批城市污水垃圾處理及集中供熱等項目開工;石羊河流域民勤湖區綜合治理、祁連山生態移民等一批項目正式啟動。
2003這一年,甘肅國內生產總值幾年來第一次實現兩位數增長,達到10.1%,其中投資拉動的貢獻達5個百分點左右,項目建設成為促進全省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
蘇榮認為,“加快發展需要一個載體,這個載體就是項目建設。”省委、省政府所采取的許多行動,都在貫徹這一由新的省委班子所確定的發展思路,全省從上到下都希望通過項目帶動經濟快速發展。
力避項目盲區
目前,甘肅落后就落后在項目上,事關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項目、好項目不多,對經濟的促進和帶動作用不明顯,如此等等,已經成為全省各級黨政官員的共識。
為了保證“抓項目”的成效,甘肅在全省范圍內舉辦抓項目培訓班,提高各地謀劃項目、運作項目和管理項目的能力和水平;引導各地區和部門按照產業導向和市場需求做好項目的推薦和篩選工作,把規劃編制和爭取項目結合起來,與國家規劃相銜接;抓一批有發展后勁,能帶動甘肅經濟發展的大項目;抓投資融資體制改革和項目管理。
不過同時,蘇榮并沒有陷入項目的盲動中,他清醒地意識到,有一些關鍵的問題往往容易被忽略了。
首先,“發展抓項目”戰略必須立足于本省資源的優勢,立足于本省企業優勢的延伸,立足于本省新科研新技術的開發,立足于充分調研論證科學決策。有關人士提出,“抓項目”還要做到三個防止、兩個改善和處理好兩個關系,即:防止重復建設、防止“釣魚”項目、防止勞民傷財的政績項目;改善服務質量、改善投資環境;處理好上項目與合理利用資源的關系、處理好立項目與農民征地的關系。
其次,甘肅省的投資軟、硬環境尚未有根本性改變,這是“抓項目”必須攻克的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