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懷念
——與李升堂交往二三事
文/圖 汪成保
![](/Files244/BeyondPic/2015-2/3/1502031010a6767e6508c2d90a.jpg)
10年前,由于工作關系我與李升堂老人相識,從此,李老作為長輩也給了我生活和工作中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激勵。
2004年10月,麥積區委、區政府(當時為北道區)在北京舉辦“羲皇故里”風情藝術展。這是代表天水文化第一次進京展出,意義重大,任務艱巨。我當時在北道區委報道組從事新聞報道工作,作為唯一一名隨團記者親歷見證了整個展出過程。
我是第一次到北京,一切都覺得那樣的新鮮和好奇。記得剛到北京的當天晚上,一位頭發蒼白、面容慈祥的老人,說一口天水話,熱情接待我們前期到京的同志。經介紹,我才知道這位老人就是中央辦公廳毛主席紀念堂管理局原局長、京隴經貿文化發展促進會會長李升堂。雖然是第一次見面,但李老鄉音未改的天水話讓第一次到北京的我感到格外親切,也讓我們前期到京的同志對展覽活動的成功舉辦充滿了信心。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我們邀請參加展覽的領導,聯絡在京工作的天水籍人士,并進行布展工作。李老住在西直門,我們住在月壇南街,他每天白天過來帶領我們邀請參加展覽的領導,打電話聯系有關人員,協調一些展覽中的工作,直到很晚才回西直門。幾天下來,當完成最后的布展工作,我們都有點疲憊了,而當時已經70歲高齡的李老卻精神煥發,我們大家都勸李老休息,李老卻說,沒關系,他身體硬朗著呢,北京他熟悉,何況這是家鄉的事,他應該全力以赴。李升堂就是這樣熱情支持和關心家鄉工作的。
2004年10月22日上午,天水“羲皇故里”風情藝術展在北京中國畫研究院美術館隆重開幕。藝術展內容包括書畫、攝影、根雕、陶藝、雕塑和皮影等360件作品,全面展示了天水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藝術魅力。時任中國文聯主席周巍峙等一大批領導及專家、學者出席了開幕式。這么多領導專家參加開幕式都是李老幫助我們邀請的,也是在李老的大力支持下,展覽取得了圓滿成功。
在以后的幾年里,我在天水工作,李老在北京,我們交往并不是很多,只是在節假日期間發個短信互相問候一下。春節期間,我就給李老專門打個電話拜年,祝李老身體健康。
2010年9月,麥積區在北京舉辦天水蘋果推介會,這是麥積區向外推介宣傳中華名果——天水“花牛”蘋果而舉辦的一次高規格的盛會,推介會以“開放、合作、交流、發展”為宗旨,全方位展示麥積區獨特的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加強麥積區果品產業的對外交流與合作。我當時任麥積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全面負責此次推介活動的宣傳報道工作。我和李老又一次在北京相聚了。六年后見面,我們都格外激動興奮,李老仍然衣著樸素,還是一口鄉音。當李老得知我已經是宣傳部副部長時,非常高興地鼓勵我說:“小汪,年輕有為,好好干。”雖然李老只簡單地說了這么一句話,但我明顯感覺到李老知道我的成長進步后還是很高興的。
2010年9月19日,由麥積區政府主辦的“中國·甘肅·天水花牛蘋果推介會”在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隆重舉行。推介會開幕式上,李老竟然不顧年邁,制作了四幅天水花牛蘋果的大型宣傳牌匾在現場進行了展示,祝賀天水花牛蘋果北京推介會圓滿成功的同時宣傳花牛蘋果。李老的這個舉措讓我們所有參加推介會的天水人都很受感動,推介會開幕式結束后我們安排各大媒體對李老宣傳天水花牛蘋果進行了專題采訪,采訪中李老帶著對家鄉深厚的感情,向各大媒體介紹了花牛蘋果的歷史和特色優勢,使花牛蘋果在北京的市場上得到了一個新的認可和肯定。
由于我負責整個推介會的宣傳報道,李老對我說,能否把這次活動的照片和視頻給他送一套,將來在京隴經貿文化發展促進會召開期間用。我當時答應李老,回天水整理好了一定郵寄給他。回來后,照片和視頻資料是整理好了,可我一直想著去北京了親自送到李老的手里,主要還是想著去北京看望一下李老。
2010年夏天,李老主編一本《寶墨瓢香潤鄉梓》的書,需要把國家領導人、著名書法家、專家學者給伏羲城,麥積區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及天水二中、天水市第二人民醫院、卦臺山等的題詞和景點收錄其中,于是我把這些題字拍成照片后和景點的照片一并轉交給了天水市承辦人——時任市政府調研員劉孝義先生。沒想到在2010年國慶過后,10日就收到李老從北京用掛號給我寄來的書,李老不僅在扉頁題寫了“感謝成保部長對《促進會》工作的關心、支持,北京京隴經貿文化發展促進會李升堂”字樣,還在后記中再次感謝我和其他領導同志的辛勤工作,這讓我受寵若驚,有點承受不起。當時我感動得就給李老回了電話,感謝老人家對我的厚愛。
李老是京隴經貿文化發展促進會會長,他不僅關心著天水的發展,也關心著慶陽市的發展。慶陽是革命老區,上世紀90年代的慶陽不僅自然條件艱苦,而且水土流失比較嚴重。馬蓮河流域水土保持項目的實施,無疑為老區人民改善環境和脫貧致富拓展了廣闊的前景。1994年馬蓮河流域治理進入關鍵時期,但資金仍然是最大的困擾。為了項目的順利實施,李老通過多方努力協調,爭取到了10億元的世行無息貸款資金,這也成了上世紀90年代國內建設規模和投資額最大的水土保持項目,確保了項目的順利進行。按李老所做的貢獻,慶陽市領導讓他介紹工程隊,李老婉言謝絕,工程嚴格按要求對外進行了招標,他沒有參與項目中的任何一項工程的施工。慶陽市領導去北京看望李老時,只給李老帶去了慶陽的鍋盔和香包,其他東西李老也一概不要,李老心里永遠裝著老區人民。現在,慶陽馬蓮河流域水土保持項目已經成為“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項目了,該項目讓慶陽市的寧縣、正寧、合水、西峰、慶城、環縣6個縣(區),51個鄉鎮,50多萬人受益。
2011年8月,由于工作的變動,我去鄉鎮工作了。那套早已整理好的照片和視頻資料也一直沒有當面送給李老,這成為了我的終身遺憾。2013年12月,我得知李老去世的消息,當時都不相信這是真的,我立即給在北京的朋友打電話,才知道李老的去世很突然。
在李老離開我們一年后,用這點文字,永遠懷念敬愛的李升堂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