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08/BeyondPic/2009-3/18/108782.jpg)
九、吳璘主動出擊取隴右
徒單合喜聞秦州被宋軍攻占,急調涇、原等州兵趨秦州。吳璘派其子、興州前軍統制兼主管中軍軍馬吳挺,知文州并節制兵馬向起率軍迎擊,進至德順州南治平寨,與金二千余騎兵相遇,相戰多日,均不能勝。至十月二十五日,劉海統秦州援軍至,吳挺又親率一支身著鬼服、背黃旗的隊伍沖入金兵陣中,金兵見狀魂飛魄散,紛紛走散,宋軍遂入治平寨。與此同時,宋軍還收復了洮州和蘭州。
宋紹興三十二年、金大定二年(1162年)正月,吳璘派都統制姚仲率所部六千余軍往攻鞏州,結果不克,主力撤至甘谷城(在甘谷縣北楊家城子),時金熙秦路所統十三州、府中,已被宋軍收復九州,唯鞏州、德順州和位處隴山以東的平涼、鳳翔二府仍為金據。二月,吳璘命姚仲再攻德順州。時金兵主力集結于平涼,傾力西救德順,姚仲督軍連攻四旬(二月有閏月)不能下。三月初,吳璘親至德順督戰,至十二日,金兵東撤平涼,宋軍始入城,德順州攻奪戰持續近二月,雙方都付出了慘重代價。七月,吳璘再派吳挺攻鞏州,連攻二日,金兵不支退走,至此,隴右諸州、府盡為宋軍所據。
七月,已升任金左都監的徒單合喜以彰化軍節度使完顏璋為代理都統,完顏悉列為副都統率金兵數萬攻隴右,八月進入德順州。吳璘督軍抵敵,戰況異常慘烈,宋軍死傷甚多,中軍將李庠戰死。時宋廷和戰不定,一些朝臣聞吳璘在隴右與金兵大戰,惟恐妨礙正在策劃的議和,主張放棄隴右只保四川,皇帝趙眘依議,詔命吳璘“審度措置,保全川蜀”,又以盧允文為川陜宣撫使往勸吳璘回軍川口。當時金方因完顏亮被殺,新主完顏雍已向宋提議和解,恢復原有邊界,故而東部戰事減少,金方得以全力移軍隴右,集結在平涼、德順一線的金兵達十余萬,而吳璘所統只有四五萬眾,加之因戰事遷延日久,減員甚多。十一月,屯駐鳳翔的數萬金兵又越隴山攻占水洛城,直逼秦州與德順間通道,12月再南掠至秦州界,前部越渭河進入隴城縣,攻圍縣城(在馬跑泉西),被宋守軍擊退。吳璘擔心金兵斷其歸路,適逢朝庭又詔命放棄德順,遂從德順城撤出南下。徒單合喜、完顏璋、完顏悉列縱兵追擊,宋兵邊戰邊退,僅經略使荊翱部從上八節至甘谷間,沿途被殺數千人,宋軍計流散士卒三萬余人,部將數十人。至隆興元年(1163)年正月,宋軍余部均撤至紹興三十一(1161)年九月以前所屯之地,一年多時間用數以萬計將士生命收復的隴右諸州仍舊歸于金人統治。
十、宋謀伐金失利而退
宋嘉泰年間(1201--1204),宋得知金國衰落,密議北進,收復失地。宋軍將士中也出現躍躍欲試的氣氛。開禧元年(1205年),屯駐成州和西和州(即原岷州)的宋軍分別向北進攻秦州界和鞏州來遠寨(在今武山西南),與金守軍發生沖突,二年(1206年)正月,宋西和州守將約金陜西統軍判官完顏摑刺、鞏州兵馬鈐轄完顏七斤于邊界(今武山南部)會晤,待至,出伏兵襲殺完顏摑刺。三月受宋帝趙擴信任,時以太師、平章軍國事執朝政的韓侘胄命程松為四川宣撫使,吳曦為副使,許便宜從事,令分道出兵,奪取關隴,不久又加吳曦為陜西、河東路招撫使,率所部六萬進軍屯河池(在徽縣南部)。四月,宋軍東進至東柯谷(在今天水市馬跑泉東),欲渡渭北進,結果被金將劉鐸擊敗,七月,宋軍全力北上攻金,時金陜西兵馬都統完顏承裕和秦州防御使完顏璘統兵屯成紀界以備宋軍,宋軍進至保岔、姑蘇等地(二地均在天水市東南部),即遇金兵襲擊,戰不利而退,被金兵追擊數十里。另一部宋軍由馮興、楊雄、李珪統率,八千步騎從皂郊堡進入赤谷(在今天水市天水郡南),將抵秦州城,被完顏承裕、完顏璘以及河州防御使蒲察秉鉉所率金兵阻擊,宋軍步兵退保西山,騎兵南向皂郊。金將唐括、按答海等率部追擊步兵,直至皂郊堡,兩千多宋兵殺。猛安把添奴等率部追擊騎兵,殺千余人,楊雄、李珪等戰死于陣,馮興率殘部南撤至成州界。
時吳曦欲割據四川自立,先前已派人密使金國,提出愿獻成、階、鳳、西和四州于金,求封蜀王,金人已口頭允諾,只是由于吳曦感到時機尚不成熟,故未公開。但數次進兵,吳曦均消極應會,以致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