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歷史悠久,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南控巴蜀,北達大漠,西通西域,東進關中。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自春秋戰國之始,每逢朝代更迭,這里都是各路人馬爭鋒的戰場。潘守正先生多年來從事秦州歷史文化的研究,他的《天水歷代戰事記》是我們全方位地了解發生在天水的歷次重要戰事的重要資料,今刊發以滿足讀者了解天水歷史上的風云戰事。
天水歷代戰事記
五代時豪強間角逐
![](/Files207/BeyondPic/2009-2/2/108725.jpg)
一、李茂貞占據隴右
唐代后期,歷數十年藩鎮割據,李氏王朝被架空,皇帝任由權臣和鎮將擺布。在隴右和關中西部,曾參與鎮壓黃巢起義、因功被唐王朝賜名的李茂貞(原名宋文通)以鳳翔節度使職日漸擁兵坐大,據有鳳翔、興元(今漢中)隴、秦、鳳、成、階、文等十五州之地,光化四年(901年)春,李茂貞入朝謁見唐昭宗李曄,迫其封己為岐王,并以守尚書令兼侍中職參與決策朝政,同時并兼鳳翔、彰義兩軍節度使。902年,唐護國等四軍節度使朱全忠以奉詔名義討伐李茂貞,圍鳳翔。并分出一軍由將軍孔京統軍出散關取隴右,不久攻拔鳳州、成州又轉北上攻取秦州(治成紀,在今秦安)。駐屯秦州的李茂貞軍憑城固守,孔軍久不能下,遂東越隴山往攻隴州(今陜西陜縣)。后朱全忠與李茂貞講和,朱軍東撤。903年4月,西川節度使王建派兵北上,克秦州,不久南退,秦州仍屬李茂貞。
后梁開平元年(907年),朱全忠稱帝,建國梁(史稱后梁),李茂貞拒不依附,遂在鳳翔設立岐王府,雖延用唐末天祐年號,但李茂貞號令等同于皇帝,秦州以及成、階等州皆歸其統轄。
二、前蜀攻據隴右
后梁乾化五年(915年)八月,前蜀主王建以中書令王宗綰為北路行營都制置使,中書令王宗播為招討使,同率軍進攻秦州。十一月,蜀軍在金沙谷擊敗岐守軍,俘秦州守將李彥巢后即攻秦州,至上染坊(在今天水市西南部),岐秦州節度使李繼崇遣其子李彥秀迎降。王宗綰遂表薦王宗儔為秦州留守,自率主力往取鳳州。前蜀仍置天雄軍節度使,統秦、成、階三州,今天水大部歸后蜀(甘谷、武山仍屬吐蕃)。
三、后唐伐蜀取隴右
后唐同光元年(923年),河東節度使李存勖在與后梁相持多年后于魏州(今河北大名)稱帝,建國唐,史稱后唐。不久滅后梁,以洛陽為都。李存勖欲興復唐業,在統一黃河流域后轉而攻取隴蜀。925年9月,以其子魏王李繼岌為西川四面行營都統,樞密使郭崇韜為西川東北面行營都招討,統軍從散關南下攻蜀。
時前蜀主王建已卒,其子王衍繼立,王衍本是一個奢侈荒淫的浪蕩子,就在后唐進軍之際,還聽從天雄軍節度使王承休讒言,率數萬之眾欲往秦州游樂,10月,王衍一行北達利州,始聞后唐軍已入鳳州,武興軍節度使投降了唐軍,遂止秦州之行,急忙趕回成都,不久成、階等州相繼失陷,王承休召副使安重霸商議抵擋唐軍,安重霸見秦州孤立,知大勢已去,便以入衛京城為由送王承休取文、扶州道回成都,待王承休去遠,安重霸即以秦州降唐,同年11月,唐軍入城,前蜀亡。不久,后唐將天雄軍改置為武雄軍,仍統秦、成、階三州。
四、隴右歸后蜀
后晉開運三年(946年)冬,契丹兵擊敗后晉軍,后晉帝石重貴投降,947年正月契丹分遣使者持書往各地勸降,武雄軍節度使何健不愿歸附契丹遂投后唐節度使孟知祥在成都建立的后蜀,今天水大部分地區歸屬后蜀。
五、后周伐蜀取隴右
繼后晉之后,劉知遠建國漢,史稱后漢,只立國四年,又為郭威所建后周取代。后周顯德二年(955年)四月,周世宗柴榮命鳳翔節度使王景、鎮安節度使向訓率軍取隴右。5月周軍出散關,攻占黃牛等八寨。后蜀主孟昶以李廷珪為北路行營都統,率軍拒敵,兩軍相持于鳳州一帶。7月,柴榮向隴右增兵,并加王景為西南面行營都招討使,向訓為行營都監,令速取隴右,后周軍連敗蜀軍,李廷珪退保青泥嶺(在今徽縣南),蜀雄武軍節度使兼侍中韓繼勛聞敗,恐絕南歸之路,即棄秦州返成都,觀察判官趙玭遂舉州投降,秦州歸后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