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54/BeyondPic/2017-9/22/01_01_51468.jpg)
近日,記者從張家川縣委宣傳部獲悉,天水市首部紅色題材電影《小兒錦》主題曲《花兒唱響艷陽天》已完成創作錄制。《花兒唱響艷陽天》緊扣《小兒錦》劇情,以極具民族風格和地域特色的張家川“花兒”為基本音樂元素,引出威武雄壯的戰斗進行曲,通過男女混聲合唱、輪唱,著力表現張家川地下斗爭錯綜復雜、回漢兒女團結奮斗,血灑關山、硝煙滾滾、英勇悲壯的感人場面。詞、曲作者是本土音樂人,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協會、甘肅省作家協會、音樂家協會、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毛菁文先生。
電影《小兒錦》根據中共隴東南地區地下黨組織領導人之一、特派員沈遐熙同志的真實事跡改編而成,目前已精剪完成,正在進入達芬奇調色及字幕添加階段。
“此前,聽說宣傳部正在拍攝電影《小兒錦》,我作為曾長期從事文化工作的一員,深感欣喜、非常高興”。毛菁文先生說,“我們張家川以前沒有拍過電影。這兩年,我縣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提出了打造關山文藝品牌的思路,以沈遐熙同志革命事跡為原型的紅色題材電影也在我縣得以問世。可以說,這是全縣文化文藝方面的一個創舉。”
毛菁文介紹,“接到縣委宣傳部領導邀請我創作影片主題曲的電話,深感榮幸且倍覺責任重大,對于這么一部精心打造的電影,主題曲的創作至關重要,弄好了是錦上添花,弄不好就會畫蛇添足,甚至會影響整個影片的質量和效果。思前想后,我詳讀了兩遍劇本,熟悉了劇情,經深思熟慮后開始作詞譜曲。現在,經過每一個工作人員的艱辛努力,《小兒錦》主題曲即將面世,懇望聽眾能夠進一步提出寶貴意見。”
![](/Files254/BeyondPic/2017-9/22/20170921174546782.jpg)
《花兒唱響艷陽天》的演唱者毛麗麗介紹說,“在試唱這首曲子后,宣傳部安排我具體負責排練工作,我向部里推薦了之前與大型音舞詩《關山月》有過合作、全省知名的音樂制作人王騰老師,由他制作音樂。接著,又與縣文化館領導協商,在全縣范圍內抽調了音樂基礎很好的丁鵬舉、毛海霞、閔瑛、王承強、馬娟、楊建平、馬月靈、王堆平等8位同行和我一起排練。期間,我們對這首主題曲作了進一步的學習研究和共同探討,大家都覺得該作品確實是民族風格突出,節奏明快、大氣磅礴,唱起來很感人,很振奮人心。我們從9月9日開始排練,到9月16日進錄音棚,時間雖然緊了些,但我們加班加點反復練習,終于順利完成了錄制。”
電影《小兒錦》由中共張家川縣委、縣人民政府出品,將作為黨的十九大的獻禮作品,于國慶節前后與觀眾見面。
電影《小兒錦》主題曲《花兒唱響艷陽天》
![](/Files254/BeyondPic/2017-9/22/20170921174546783.jpg)
【創作介紹】 “小兒錦”簡稱小經或消經,是回族聚居區群眾運用阿拉伯字母書寫漢語的一種書寫文字,特殊時期曾作為張家川地下黨傳遞情報的一種手段。電影《小兒錦》以張家川地區地下黨的創建者沈遐熙同志1941年—1949年在張家川、清水、慶陽等地的革命事跡為藍本,講述了張家川地下黨組織在沈遐熙同志的領導下,用小兒錦傳遞情報,為人民解放軍順利攻破固關與敵人展開周旋,全力呈現了張家川地區回漢共產黨員為關山戰役所做的前期準備,以及為清水縣(張家川在內)的解放而斗爭的革命故事。
如今已年近七旬的張家川老文藝工作者毛菁文先生,文學、音樂、書法兼修,尤其在改編創作張家川“花兒"方面,有著很深的造詣。上世紀八十年代,他搜集、整理、撰寫的《張家川民歌50首》(帶有曲譜),成為研究傳承張家川花兒的鄉土教材,以張家川“花兒”為風格創作的《咱山村有了水電站》、《百里運肥》、《關山情》、《關山月》、《河里的石頭翻三番》等大中型音樂作品,曾作為全省民族音樂優秀曲目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和省、市各級音樂媒體播出,曾獲文化部二、三等和優秀作品大獎,《歡迎你到張家川來》、《春到張家川》和笛子獨奏曲《關山春韻》等,至今在張家川縣廣為流傳。而今,張家川的“花兒”已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