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重要講話精神,引導廣大婦女和家庭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第106個“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來臨之際,縣政府網站、縣婦聯聯合開辦《最美家庭》欄目,專題宣傳我縣涌現出的孝老愛親、教子有方、愛崗敬業、夫妻和美、崇德守法、情系國防、低碳環保、鄰里友善、熱心公益、誠實守信等“最美家庭”典型,進一步塑造新家風,弘揚新風尚,傳遞正能量,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和諧發展。
王甜是張家川縣財政局干部,她也是長輩鄰居眼中的能干、懂事、和善的好人,她的家庭成員與人為善,深得鄰里好評
乖巧孝順的好女兒
她出生在和眾多同齡人一樣的平凡家庭,從小到大她一直是一個乖巧聰明、善解人意的好孩子。五歲那年,爸爸在鄉下教書,媽媽在離縣城兩公里之外的衛生所上班,一塊長大的玩伴都高高興興地去縣城上幼兒園,可她因為無人接送便聽話的走進了衛生所旁邊的小學校。三年級時便學會了洗自己的小衣服,六年級已能幫媽媽做飯、洗碗、做簡單家務,勤快懂事再加上媽媽的引導,她的自理能力特別強。印象中小時候的冬天是比較冷的,每當媽媽下班騎車回家,手腳已經凍的冰涼冰涼,可她早已為媽媽插好了電熱毯,端給媽媽一碗熱騰騰的面條。出嫁那天,媽媽躲在廚房的小角落哭了,她怕女兒漂亮的新娘妝哭花了;而她,躲在自己的小屋哭了,她怕看到媽媽不舍的目光和傷心的淚水。上初中那年爸爸調到了縣城中學,女兒每天可以和爸爸一同去學校,下午放學可以和爸爸一同回家,女兒終于有可以依靠的大樹了。從那天起,無論冬夏還是春秋,女兒每天早晨都會把爸爸的皮鞋擦得干凈明亮,一塵不染,這樣一擦便是六年。上大學四年間放寒暑假回到家中女兒仍是手拿抹布細心地給爸爸的皮鞋除塵,手拿刷子細致地給媽媽的鞋面打油。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了也是如此,結婚出嫁回娘家看望父母也是如此。就這樣一個彎下腰身的動作,就這么一個輕輕一擦的細節,一堅持就是十幾年,這就是一個好女兒對爸爸媽媽的孝順和感恩,更是一個好女兒對爸爸媽媽的敬愛。
懂事能干的好媳婦
結婚前按當地習俗男方都要在縣城買新樓房做婚房,娘家媽也曾不止一次地對女兒說一定要男方買一套像樣的房子。可現實是男方家父親是下崗工人,母親在家閑居,在房價暴漲的當時買一套樓房是何等困難,于是女兒放棄了買婚房,而且對娘家媽說:“他們家娶一個媳婦已經很不易了,不要再難為他們,我們都年輕,房子我們以后自己買”。就這樣她很坦然地出嫁了,和公公婆婆、小姑子一起生活在上輩人留下的院子里,一過便是六年。下班一回家,她挽起袖子與婆婆一起下廚做飯,吃完飯又與小姑子一起刷鍋洗碗。每逢雙休日,她很少出去與同事同學聚會,而是幫婆婆做家務。公公腳有殘疾,看到他每天勞苦奔波,她把結婚時娘家陪嫁的電動車給了公公,每年都給他買鞋底軟和的鞋子,冬天給他買來騎車用的小棉被遮風擋寒。進門時小姑子上大學,孩子出生了小姑子仍未嫁,六年里她與小姑子親如姐妹,從未發生任何不愉快的事情,看著兒媳婦與小姑子親親熱熱,聽著小姑子對兒媳婦親切的“姐姐”稱呼,公公婆婆看在眼里、聽在耳里、樂在心里,一家七口天天大團圓、時時享天倫。
熱心助人的好鄰居
最讓人稱道的是王甜把左鄰右舍也看作自己的親人,無論誰有困難她都毫不猶豫地去幫助。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上班的年輕女人本身奔波在家與事業之間,已經很累了,沒有多少精力去管別人的事,但是王甜不這樣,她認為活著沒有人一生不需要別人幫助,幫助別人是一種幸福,被人需要是存在的價值。平日里,不管是單位上的同事還是周圍的鄰居,只要誰有困難找她幫忙,她總是樂呵呵的盡力去做。 2014年夏天,鄰居家的女孩子高考分數下來了,如何填報高考志愿,可難壞了小學未畢業的鄰居叔叔阿姨們,看到他們焦急的眼神,她把鄰居家的女孩叫到家中打開電腦,從傍晚到深夜,從早晨到黃昏,用了整整三天時間收集篩選了甘肅省三年來高考錄取的相關信息,收集了張家川縣連續三年少數民族考生的錄取情況,最終幫他們填報了合理的志愿,鄰居女孩上了理想的大學。身教勝過說教,付出就有回報。王甜就是這樣一個會工作,懂生活,有人情的知識女性,她只是千千萬萬個女人中極其普通的一員,但她的生活和人生告訴人們一個道理,親善產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友善是一種和諧的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