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重要講話精神,引導廣大婦女和家庭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第106個“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來臨之際,縣政府網站、縣婦聯聯合開辦《最美家庭》欄目,專題宣傳我縣涌現出的孝老愛親、教子有方、愛崗敬業、夫妻和美、崇德守法、情系國防、低碳環保、鄰里友善、熱心公益、誠實守信等“最美家庭”典型,進一步塑造新家風,弘揚新風尚,傳遞正能量,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和諧發展。
低碳環保從身邊做起
———記張家川縣閆紅珠“最美低碳環保”家庭
低碳生活,代表健康和活力,這是人類倡導的主題。過去這是城里人說的話,做的事情,如今在我們社會主義新農村中農民也在悄悄的興起。隨著社會的發展,工業、交通運輸業等行業現代化程度越來越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在我們農民這支隊伍中也意識到未來社會中“環!边@個詞的真正含義,環保也離不開我們農民。
閆紅珠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她樸實、勤勞、厚道,家住恭門鎮靈臺村,靈臺村位于縣城東部18公里處,是一個回漢雜居的村,回漢民族之間多年的和諧相處,為她構建和諧家庭提供了閱歷和經驗,為低碳環保家庭的構建打下了基礎。
一天晚上,忙碌一天農活的閆紅珠一家坐在一起看電視。一個關于白色污染環境保護的專題片吸引了他們,看到白色污染的危害,她猛然想到:田地里覆膜對環境的危害。是呀,現在覆膜不僅用于蔬菜提高產量,玉米、小麥等糧食作物也多用覆膜,一方面給農民帶來了經濟效益,另一方面破損廢棄的塑料覆膜正在嚴重污染著廣袤的農村土地。為此,秋收完了以后,閆紅珠帶領全家人將自個家玉米地里的覆膜收拾的干干凈凈。春耕那幾天,一有機會,就給村里年青媳婦講解覆膜的好處與壞處,并號召她們宣傳給她們的家庭,這樣一人帶動多人,在全村形成重視環境保護、預防白色污染的良好氛圍,大大提高了鄉親們的環境保護意識。閆紅珠的公公不是個守舊的人,受環保意識的影響,他走到哪兒,看見塑料袋子就會撿起,多的地方聚到一起,找個安全地方進行焚燒,少的隨手撿回家里,扔進爐灶里,婆婆打趣他說:“你是垃圾清運工?”他自豪地說“我這是為環保做貢獻呢!”不要說這還真是的,農閑時間,他們一家有時會手持掃把、鐵掀、架子車等工具,主動清掃清除鄉村路邊、溝渠的垃圾及雜物,還真跟城里的環衛工一樣!
閆紅珠還是個聰明的女人,她觸類旁通,在意識到生產性廢舊物對環境的危害的同時,她也意識到生活垃圾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她帶動家人反對浪費,提倡節約。廢舊物品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不用時隨時丟棄就成了生活垃圾,生活垃圾的不當處理會造成環境污染和惡化,對生活中廢舊物品的再利用需要藥費時間和精力,在現代快節奏生活中,很多人都懶得再修復使用或改造舊東西使其廢為寶,而是直接丟棄再重新買進,而閆紅珠一家不這么做,她們認為這是浪費。閆紅珠總有自己的生活小竅門,不斷地給家人和鄰居帶來驚喜,在他們這個家庭之中,家里面的每樣東西能修復利用的,從來不肯輕易丟棄,盡量使其再發揮作用。閆紅珠會把破損的純棉床單和被罩做成漂亮的拖把,又吸水,拖地又干凈,自家用不完的就送給鄰居們;保暖內衣盒、酒盒制作成漂亮適用的化妝品盒;酒盒和各類包裝盒制作成生活的必需品紙抽;廢舊的衣物制作成布袋、圍裙、椅墊、拖把等等很多。她總和大家說,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愛動腦、勤思考、廢舊物品都能再利用變成我們的日用品。丈夫朱梓良多年來始終堅持將自己喝過的茶葉渣曬干,做茶葉枕頭,又舒適,還能幫助改善睡眠。在他的影響下村里有些睡眠不好的居民也長期這樣做,失眠癥不僅得到了改善,也有利于環保。出門購物,經常他自己帶環保袋,無論是免費或者收費的塑料袋,他都不會使用。在出行方面,無論多遠的路程他都會盡量步行或者騎自行車。
為節約能源資源,她們一家注重節約。節電是低碳環保生活的關鍵。電提供給人們方便,現代家庭離不開電,但發電的某些能源是不可再生的,為此閆紅珠很注重生活中的小細節,帶著家人養成了隨手關燈,不用電隨手拔插頭的好習慣,家中所有的照明燈具全部采用優質節能燈,既節省且燈光更柔亮。節水是低碳生活的好做法,水是我們的寶貴資源,在日常生活中,閆紅珠就是一水多用的能手。每天她會用淘米水洗菜,既有利于去除蔬菜表面農藥,又節水,洗菜后將上面清的部分搽家具拖地板,渾濁的部分澆花。
這就是閆紅珠的家,雖然像我國大多數農民家庭一樣,做得層面不高,做得微不足道,但她們崇尚節儉,注重節約,愛護周邊環境,睦鄰友好。相信只要每個人每個家庭邁出一小步,社會文明便會邁出一大步,我們生存的土地就能生命之水常流,青山綠水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