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從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文物局獲悉,張家川縣馬家塬遺址保護規劃立項的請示通過國家文物局批復,標志著“馬家塬遺址”保護工作已全面展開。
張家川縣馬家塬遺址現位于張家川縣木河鄉桃園村馬家塬,距縣城17公里,面積約80萬平方米,海拔1874米。遺址所處地形較為特殊,它北依馬家塬山梁,東西兩側為地勢較高的杜渠梁和妥家梁,形成中部低凹平緩,兩邊高陡的環抱地形,避風向陽。在遺址中心區有較為密集的戰國墓葬分布,面積約2萬平方米,共探明各型墓葬60座。馬家塬遺址出土文物數量眾多、工藝精美、檔次很高,同時文化內涵豐富,帶有較為濃厚的北方、西亞少數民族風格和秦文化特色,對研究秦和戎的關系,北方、西亞古代民族史,中國古代中外民族文化交流、民族融合、冶金技術、古代科技史具有重要價值。馬家塬遺址所包含的文化信息豐富而獨特,因此被評為2006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張家川縣馬家塬遺址自2013年5月公布為全國第七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來,縣上高度重視該遺址的保護工作,于去年全面完成馬家塬遺址“四有”工作,報省文物局通過。與此同時積極聘請西北大學編制馬家塬遺址保護規劃,并向國家文物局申報立項,經過多方爭取,在省、市文物主管部門的幫助下,馬家塬遺址保護規劃編制立項已被國家文物局以文保函【2015】1654號《關于馬家塬遺址保護規劃編制立項的批復》文件進行了批復,標志著馬家塬遺址保護工作全面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