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19日遭受暴雨冰雹災害以來,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受災鄉鎮干部群眾不等不靠、主動作為,積極組織開展查災核災、生產自救和自然災害防御等工作。
在恭門鎮河北村群眾生產自救現場,因冰雹災害,抽穗的小麥、掛滿角果的油菜全部絕收,玉米地里,地膜被冰雹打的全是孔洞,河堤和道路因暴雨不同程度的受損。村民劉紅紅正開著旋耕機在地里旋地,他說:“今年頭幾個月風調雨順的,滿以為會有一個好收成,結果這冰雹把人打愣了。不過現在補種小雜糧還來得及,地翻了以后,還能種蕎麥、莜麥、糜子之類的秋糧。”
在劉堡鄉高家村,村干部高世珍正與村民一起忙著修補被暴雨沖垮的道路。“這次雹災,農作物損失嚴重,村上的基礎設施也被暴雨損毀不少。趁著天晴,我們得趕緊把路修好。”高世珍說,災情發生后,他和鄉上的工作人員一道,挨家挨戶,詳細核查群眾受災情況,到麥地、菜籽地、玉米地里實地核實災情,并一一登記備案。
在張棉鄉張棉村,67歲的村民王清江在玉米地里補苗,他說,“我這塊玉米地打的不太嚴重,有五分之一左右玉米苗的受損了,現在補上就能行。”他告訴記者,這幾天張棉鄉上和縣農業局的工作人員走村入戶在宣傳受災補貼的事情,用不了多長時間,這些補貼就能打到農戶一折統上,到時候買化肥和種子都能用到。
災情發生后,張家川縣第一時間組織黨員、駐村干部進村入戶、深入田地頭調查受災情況,重點對危房戶、殘疾老人、五保戶進行詳細了解,搜集農作物受損情況和家里余糧情況,并積極上報;鄉鎮成立了以村支部書記為組長的查災核災工作組,以每名村干部包一個村民小組,帶一支工作隊伍,走村竄戶,開展災情登記和核查核實等工作;針對部分群眾受災后情緒低落等實際,村干部主動上門做思想工作,引導群眾積極開展受損房屋維修,小麥、油菜、玉米等農作物搶種補種等工作,切實把群眾心思引導到生產自救,確保搶險救災工作有序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