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近年來,全縣扶貧開發工作扎實有序推進,基礎設施逐步改善,致富產業遍地開花,農村面貌日新月異,貧困人口逐年減少。2020年,要達到與全國同步進入小康社會的目標,扶貧工作難度更加凸顯,任務更加艱巨。縣新聞中心開設《精準扶貧同奔小康》專欄,集中宣傳全縣在“三農”工作和“1236”扶貧攻堅中的新情況、新經驗、新思路、新成效,形成全縣上下抓扶貧的良好氛圍,加快全縣脫貧步伐。
張家川產業扶貧發展互助協會破解融資難
![](/Files245/BeyondPic/2015-4/21/20140425104619785.JPG)
谷雨時節,筆者來到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閆家鄉車古村采訪,71多歲的回族老人黎文學正在為自家飼養的23頭紅花牛添草飲水,他滿臉喜悅地說:“真沒想到,小小的互助協會幫了我大忙,去年養牛收入近3萬元,今年又有兩頭牛有犢了!”這是張家川縣因地制宜、創新方式,破解群眾融資瓶頸,幫助群眾發展產業的一個縮影。
去年初,張家川縣面對全國基礎母牛存欄下降,育肥架子牛供給不足的不利局面,結合縣情實際、資源稟賦,實施了以東部馬鹿、閆家、恭門、平安、張棉、劉堡6個林緣區鄉鎮為重點的基礎母牛繁育基地建設,制訂了《東部基礎母牛繁育示范區建設實施意見》,大力發展基礎母牛繁育。
由于基礎母牛繁育投入大,效益緩慢,大多數有養殖想法的群眾缺乏資金,被隔在了門外。為此,縣上經過多次調研,縣財政專門拿出1250萬元,以25個具有一定產業發展基礎的村為主戰場,以實現貧困村整體脫貧為目標,重點圍繞畜牧養殖業,通過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因地制宜、精準扶持,整合資源、加大投入,嚴格管理、規范實施,高標準建立村級產業扶貧互助協會,扶持開展基礎母牛繁育。
據了解,張家川縣東部25個示范村已完成投資3700多萬元,其中:發放借款1306萬元,帶動群眾投資2400萬元,扶持養殖戶580戶,引進良種基礎母牛2120頭,25個示范村基礎母牛達到8869頭,繁育生產良種犢牛4460頭,示范區現存欄基礎母牛4.8萬頭,肉牛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閆家鄉車古村黨支部書記楊國珍告訴筆者,自從該村成立扶貧互助協會后,該村養牛數量由630頭牛提高到840頭牛。
去年底,全縣累計組建扶貧互助資金協會達到75個,入會農戶6120戶,其中貧困戶3560戶,占會員的58%,受益人口超過3萬人。在東部基礎母牛繁育示范區建設的輻射帶動下,張家川縣去年全縣各類畜禽飼養量達到166.87萬頭(匹、只),同比增長10.7%,其中:牛30.63萬頭、羊33.58萬只,全縣將實現畜牧業產值2.48億元,農民人均牧業收入972元,分別比去年增長6.9%和8%,畜牧業已成為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
據了解,今年,全縣將新建扶貧互助社40個,扶貧互助資金由每村20萬元提高到每村30萬元,將會進一步帶動貧困地區畜牧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