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44/BeyondPic/2015-3/17/1503171610a19308ec71bfb040.jpg)
在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最東面的馬鹿鄉寶坪村,有這樣一個人,16年來一直干著一件事,就是為人民謀幸福,帶領鄉親們一同致富。他就是馬鹿鄉寶坪村黨支部書記王小紅。
他是全縣255個行政村的優秀代表,全縣優秀村黨支部書記、天水市委黨校優秀學員、全省抗擊非典先進個人、全縣抗震救災優秀共產黨員、全縣優秀共產黨員、全縣創先爭優優秀共產黨員、全縣見義勇為先進個人,多次當選市、縣人大代表,他根植沃土,情系鄉親,他像大山脊梁一樣,用忠誠在關隴大道上書寫著為人民服務的錚錚誓言。
![](/Files244/BeyondPic/2015-3/17/150317161014d16e34b408bc02.jpg)
一肩扛起群眾的期望
走進如今的寶坪村,省道305沿線的 “古絲綢之道花園式”的居室讓所有過往人員眼前一亮,村上80%的群眾住進了新農村、62戶群眾受益易地扶貧搬遷、東山梁600多畝中藥材讓寶坪村成了全縣的中藥材種植基地、全村100多戶群眾基本脫貧致富......
自1999年王小紅擔任起村支部書記以來,“村民、生產、生活”就成了他生活工作的全部,雖然年紀尚輕,經驗不足,但是他一直把為群眾謀福利,為村上謀發展、舍小家為大家的宗旨放在第一位堅守著。
“村上要發展,村書記是關鍵”原省政協主席陳學亨在該村調研這樣對王小紅說。王小紅也用自己的行動實踐著。三組村民王有世說,小紅大多時間獻給了寶坪村,太辛苦了,他總想著大家,一切都為群眾著想,在他的帶領下,我們住上了別墅,一出家門就是硬化路,一直延伸到省道,打車也十分方便,沒有他就沒有我們寶坪的今天。
對于村支書,老百姓有一句話說的非常形象,“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 。“穿起千條線,帶領群眾走上幸福生活”是我的唯一目標,王小紅說。
![](/Files244/BeyondPic/2015-3/17/1503171610cbd18af7be420f48.jpg)
雙腳丈量幸福的方向
2000年以前,家里東溝的一塊地是一片荒地,可今天東溝里中藥材的種植中藥基地確成了寶坪村產業結構調整的縮影。二組村民何金錄說:“剛開始我一直不贊成中藥種植,不僅規范種植過程麻煩,還要管護,施肥,剪稼,還把我預留的最肥的一塊地要占用,效益怎么樣都不知道,就在此時王小紅三番五次的給我做工作,找技術員,到處奔跑,他幫村民致富的決心和誠心感動了我,之后我又將5畝撂置地種植獨活、牛籽等中藥材,年收入近萬元。他大規模的在東山梁引導群眾種植中藥,建起基地,帶動了180余名村民擺脫貧窮”。
寶坪二組63歲的馬度娃回憶說,2013年的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猛然沖進家中,頓時,我被大水卷起來回擺動,1.4米左右的水深度,將家俱,我和老伴陷在水渦里,當時絕望中王書記帶領村民沖進來,叫醒我后,將我們老兩口抬起來救了出去,自己迅速沖進屋子拿出我家能用的東西,瞬間四間房屋全部倒塌。說著說著老人的淚水直流。老人不敢再回想當時的情景,一直對王小紅翹起大拇指,只說好書記。
![](/Files244/BeyondPic/2015-3/17/1503171610e803fae6dad5c6c9.jpg)
村民何金平是因為一場大火而談起對王小紅的感受,2013年的一天晚上,村上開完會,已經晚上11點多,村民們已經睡了,我家和鄰家的5戶牛圈著火了,因牛圈是以前農業社的舊倉庫,椽頭裸露,火勢迅速蔓延。火情持續蔓延中,他立即組織黨員干部救火,帶頭沖進火海,一同救出3戶人10頭牛,挽回了我們的生命財產損失。
村主任黃金牛說,我擔任村主任13年了,從和他一起搭班子干工作時,他的舍生救火感動了我,使我有信心跟著他搞村建設,為村民謀福祉。
“說起王小紅做的好事,那真是一籮筐都數不完”,村民們將他們知道的事件一一給我們講了起來。帶領大家尋找進山里拾柴火的村民馬成學、去縣城的路上幫忙搶救煤煙中毒的賈彥明、去天水的路上救因喝酒開車掉下山溝的司機......一件件被大家豎起大拇指的助人為樂、見義勇為事情卻被王小紅當成再正常不過的小事。
![](/Files244/BeyondPic/2015-3/17/1503171610f2c1079f111bfece.jpg)
回漢團結一家親
恰在此時40歲的村文書付永福也湊過臉,講起了一件感動他的小事,寶坪村是一個以回族為主,回漢雜居的村落,2014年上半年村民和信教群眾自發組織要在村子的西頭修建清真寺水房子,王小紅知道后說,這是咱們村里的大事,我也是村里的一個群眾,之后就和大家一起新建起5間清真寺水房子,后來聽說村里漢族群眾在村東頭翻修“山神廟”之事后說,無論回漢都是我的親人,我和大家生活在一起,你們的事情我一個也不能少,當場還捐資500元。付永福說,我是回族,對于小紅的做法我欽佩,對他的人我敬佩,村上回漢群眾的紅白事,他從沒有缺少過,用他的話說,都是一家人。他就是寶坪村幸福路上回漢團結的典范。
青春浸潤汗水,靈魂融進大山。這些年村上先后獲得銀行系統信用村、雙擁模范村、文明村、計劃生育合格村、平安村、黨員示范村、全市十佳信用村、全市婦女小額貸款示范村、全縣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工作先進村等榮譽稱號,村上無一偷盜,犯罪事件發生。無論時事、世事如何變幻,寶坪村的王小紅對群眾的冷暖,需求,以及道德文明的傳承和弘揚從未停歇,正因為有像何金錄、馬成學、何金平、馬度娃這樣的受災、受苦、受困的情況才使得王小紅有著一份擔當和責任。
王小紅得到更多地是群眾的信任和尊重,贏的是更多當地群眾美好贊譽,他默默的實現著自我的人生價值,他是一盞燈,照亮自己的同時照亮了別人。
![](/Files244/BeyondPic/2015-3/17/150317161053054fe64d77cae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