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歲月流金,巾幗爭輝。為了號召全縣廣大婦女學習先進模范的動人事跡,從自我做起,從本職崗位做起,忠誠于事業,奉獻于崗位,讓自己火紅的青春在張家川建設中增光添彩,開創出無悔于時代,無悔于社會的業績,展現我縣新時期女性的奪目風采。在第105個“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來臨之際,張家川縣委宣傳部、縣婦聯聯合開辦《巾幗風采》欄目,專題宣傳我縣各行各業涌現出的先進婦女典型事跡,她們用自己高尚的品德,拼搏進取的精神,激情創業的豪邁,讓我們感受到一股榜樣的力量,道德的力量,推進社會進步的力量。
汗水澆筑學子花
——記張川鎮中學教師馬玉琴
現年42歲的馬玉琴,是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張川鎮中學的一名語文教師。從教近二十年來,她以飽滿的工作熱情、求真務實的工作態度,出色的工作成績受到了領導、同事的一致好評,得到學生家長及社會的廣泛認可。2月26日,在采訪馬玉琴老師時,她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卻是:“在我背后有一大批在教育戰線辛勤耕耘、無私奉獻的優秀教師。他們中有我的老師,有我的同事,也有我的學生,我只是一名再普通不過的教育工作者。”
1996年6月馬玉琴從合作民族師范畢業后,懷著“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的堅定信念,于同年9月到張家川鎮中學工作。從走上三尺講臺,當班主任、語文課教師、年級組長,一直工作在教學第一線,她深愛教育事業,對各種類型的“問題學生”的轉化工作情有獨鐘,把挑戰自我、超越自我,始終作為她工作學習中的一大樂事。
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上任伊始,馬玉琴著手對全班學生的學習、家庭、生活環境等各種情況進行了全面調查。她發現鎮中的學生文化基礎較好,但往往心理脆弱、性格內向、對家長依賴性強。在初中三年里要把他們培養成為素質合格、獨立自主、堅強樂觀的學生,難度很大,或者說,這是一個極大的挑戰。面對嚴峻的現實,馬玉琴沒有后悔自己的選擇,而是迎難而上,決心用愛的甘霖澆灌這干涸的苗圃,讓這各種類型的問題學生,感受師愛,恢復自信,重塑自我。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幫助學生在人生新起點上找到自己的航標,馬玉琴瞄準了新生入學教育這一環。每年新生軍訓的全部工作:定地點、聘教官、訂計劃,顧及學生的衣食住行、學習、訓練、健康、安全,其任務之艱巨、工作之繁多、責任之重大,可想而知。為了學生,馬玉琴不辭勞苦,毅然承擔起這一項任務。幾年來,她舍棄僅有的暑假休息日,精心設計、認真組織新生學前教育和軍訓各項教育活動。盡管她與學生扮演的角色不同,但她與學生同樣經受著汗與淚的洗禮,鐵與鋼的磨煉。
師愛是嚴慈相濟的愛,有時需如“當頭棒喝”,振聾發聵,令人幡然悔悟,痛改前非;有時需如“潤物細無聲”的春雨,點滴滲透,沁人心脾。尊重、信任是愛,嚴格要求也是愛;贊揚、褒獎飽含著愛,批評、處分也體現著愛。2010年有一名叫閆宏偉的學生因家庭原因休學,在社會上混跡了一年多,沾染了許多陋習。重新上學后,欺負同學、搞惡作劇、無心向學,行為散漫,不服管教,馬玉琴作為班主任,把閆宏偉列為幫教對象,與他談話談心、一起游玩。等彼此關系親近后,馬玉琴一方面幫閆宏偉分析自身的問題,指出危害,要求改正;另一方面任命這個學生為“德育主任助理”,課余時間讓他在辦公室打印資料并協助班級的管理工作,對他“委以重任”,使他產生了榮譽感,慢慢閆宏偉開始轉變了、進步了、把所有的心思也投入到學習功課上來了。有一次閆宏偉患口腔潰瘍,馬玉琴給他煮涼茶,送梨子糖水,事情雖小,卻感化了這個學生。有一次閆宏偉問馬玉琴老師:“馬老師,你為什么要對我好?”馬玉琴說:“因為你是我的學生” 。“親其師,信其道”,師愛讓學生心中點燃了一盞分辨是非善惡的明燈。
馬玉琴一直認為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的亮點,并發揚光大,就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在困惑中覺醒、在挫折中振奮、在迷惘時找到行動的方向。通過班級“互學”、“角色變換”等活動樹立可親、可敬、可信的學生道德楷模,讓學生學有榜樣、趕有目標、見賢思齊。“每一個學生哪怕是缺點有多么大,都可以通過努力成為同學們中的一顆‘星’”。馬玉琴老師說。
教育是一項事業,需要有獻身精神;教育更是科學,需要求真務實作風;教育還是一門藝術,需要創新。從事教育近二十年的經歷使這位年輕而又出色的人民教師深信,堅持登一座山的人一定會到達頂峰,堅持干一項事業的人一定會干得出色,堅持一種生活信念的人一定會充實,會快樂。馬玉琴告訴筆者,“回首過去不知不覺我已經走過了近二十個春秋,這是挑戰自我、超越自我、奉獻師愛、實現價值的十個春秋,有苦有甜,但是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