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層】
張家川:產業扶貧發展互助協會助農拔窮根
![](/Files243/BeyondPic/2014-12/1/20140425104619785.JPG)
立冬時節,關山腳下層林盡染,牛歡羊咩。記者來到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閆家鄉車古村采訪,70多歲的回族老人黎文學正在為自家飼養的17頭紅花牛添草飲水,他滿臉喜悅地對記者說:“真沒想到,小小的互助協會幫我從養殖8頭牛擴大到了如今的規模,我以后發展產業的信心就更足了!”這是張家川縣成立畜牧產業扶貧發展互助協會,幫助群眾發展產業的一個縮影。
今年初,張家川縣面對全國基礎母牛存欄下降,育肥架子牛供給不足的不利局面,結合縣情實際、資源稟賦,實施了以東部馬鹿、閆家、恭門、平安、張棉、劉堡6個林緣區鄉鎮為重點的基礎母牛繁育基地建設,制訂了《東部基礎母牛繁育示范區建設實施意見》,大力發展基礎母牛繁育。
由于基礎母牛繁育投入大,效益緩慢,大多數有養殖想法的群眾缺乏資金,被隔在了門外。為此,縣上經過多次調研,縣財政專門拿出1250萬元,以25個具有一定產業發展基礎的村為主戰場,以實現貧困村整體脫貧為目標,重點圍繞畜牧養殖業,通過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因地制宜、精準扶持,整合資源、加大投入,嚴格管理、規范實施,高標準建立村級產業扶貧互助協會,扶持開展基礎母牛繁育。
恭門鎮楊坡村民劉小平說,他申請成為該村產業發展扶貧互助協會會員后,得到了3萬元的借款,又購進了4頭牛,現在存欄20頭牛。
恭門鎮楊坡村黨支部書記楊雙元告訴記者,自從該村成立扶貧互助協會后,該村養牛數量由63頭牛提高到127頭牛,養殖數量翻了一番。
據了解,張家川縣東部25個示范村已完成投資3700多萬元,其中:發放借款1306萬元,帶動群眾投資2400萬元,扶持養殖戶580戶,引進良種基礎母牛2120頭,25個示范村基礎母牛達到8869頭,繁育生產良種犢牛4460頭,示范區現存欄基礎母牛4.8萬頭,肉牛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在東部基礎母牛繁育示范區建設的輻射帶動下,張家川縣預計2014年底全縣各類畜禽飼養量達到166.87萬頭(匹、只),同比增長10.7%,其中:牛30.63萬頭、羊33.58萬只,全縣將實現畜牧業產值2.48億元,農民人均牧業收入972元,分別比去年增長6.9%和8%,畜牧業已成為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