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貧困村的變遷
——記張家川恭門鎮天河村新農村建設
6月25日,筆者一行來到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恭門鎮天河村新農村建設施工場地時恰逢小雨天氣,大霧籠罩著整個村子,如火如荼的建設場面與周圍的碧山綠水相映成趣。
“那時候真苦。”天河村年過七旬的村民王根全指著新農村西北方向的老村子直言道。順著老人手指的方向,隱隱約約可見大山深處坐落著七零八散的人家,蜿蜒崎嶇的鄉村小道纏繞著村莊所在的整座大山,很難想象這個當時水、電、路、通信均不通的貧困村人們當年是怎么生活的。
天河村位于該縣恭門鎮西南方向,與清水縣新城鄉接壤,距恭門鎮16里。全村下轄六個村民小組,共190戶918人,現有耕地面積2643畝,2013年人均純收入僅2299元,曾是“有山無石、有樹無林”的偏遠貧瘠之地,當地村民一直以來過著自給卻不能自足的生活。
“以前村民要到恭門鎮趕集,走的就是那條崎嶇的羊腸小道,翻山越嶺要近兩個小時!碧旌哟妩h支部書記肖永剛說,“不是不修路,主要是住在那樣的大山里,基本與世隔絕,確實是無路可修!蹦_下無路可走哪來的發展之路,自然也就沒有解決脫貧致富的路子可走。從2011年以來,恭門鎮和天河村鄉村兩級政府深刻的認識到,要想從根本上徹底解決群眾的生產生活難題、脫貧致富,只有一條道可走:整村易地搬遷。
從去年七月份以來,在恭門鎮、縣發改局等多方的積極協調和大力籌措之下,恭門鎮天河村易地搬遷項目建設新農村終于開工。新農村涉及天河肖溝和趙灣兩村組群眾69戶620人,建設用地34.5畝,其中,住宅占地20.7畝,道路、綠化等公用設施占地13.8畝。項目開工以來,天河村通過村民小組民主評議商定了新農村房屋建設的戶型結構、座次朝向、院落分配等,并成立了村民監督小組,秉持公平公開、科學民主、客觀透明的基本原則建設新農村。目前,趙灣組19戶主體工程已經全部竣工,內粉也即將完工,肖溝組50戶主體工程正處于建設當中。
“對于新農村的建設,村民們是翹首以盼,都希望能早日完工,早日入住。建成后將從根本上改善我們村的村民出行難、群眾看病難、孩子上學難、村上發展難的窘迫局面。”村支部書記肖永剛信心滿滿的說,“通過易地搬遷搬到川區來,天平鐵路穿村而過、張恭二級公路就在門前,將來無論從基礎設施、發展前景、地理位置還是整體環境看,比城里的居民差不到那里去!
陪同采訪的恭門鎮紀委書記王志剛告訴筆者,天河村具有天然優質草原面積896畝,且樊河從全村穿越而過,具有豐富的水資源,將來不管發展畜牧養殖業還是東部工業園區,都有獨一無二的天然資源優勢,可以說天河村的崛起之路就在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