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41/BeyondPic/2014-4/1/2014040117554059693.jpg)
3月31日,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政府黨組書記、縣長馬中奇帶領縣政府黨組成員夏草、馬全榮、李振、李希富、杜根祥、蘇華、張興和政府辦部分黨員干部,深入到木河鄉(xiāng)高山村征求農民黨員、貧困戶和示范戶群眾的意見。
馬中奇一行與高山村“兩委”班子、黨員代表、困難群眾代表面對面座談,廣泛征求基層干部群眾的意見建議。
馬中奇在座談會上鼓勵大家暢所欲言時說:“我們帶著真心、真情來到這里,就是想看看村上開展群眾路線怎么樣,聽聽大家對正在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有什么意見建議,在生產生活、產業(yè)發(fā)展等方面有什么困難問題,對村上、鄉(xiāng)上、縣上工作有什么具體要求,大家放開了說。”
馬存福說:“這些年,農村的彩禮越漲越高,已經成為農村群眾的沉重負擔和返貧的重要原因。希望縣上能在全縣范圍內倡導樹立“新青年新婚約、節(jié)儉辦婚慶”的新風尚,剎住這種婚俗陋習。”
馬國清說:“近年來,由于發(fā)展富民產業(yè),大多青壯年外出務工,土地荒蕪越來越多,建議縣上出臺相關政策,加快土地流轉步伐,促使土地向產業(yè)大戶和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流轉,引導幫助農民盡早增收致富。”
馬玉紅說:“農村與城鎮(zhèn)相比,農村師資力量總體薄弱,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希望縣上進一步加大對我們農村學校、薄弱學校的投入,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實現教育人力資源均衡配置。”
馬錦榮說:“由于遇到雨雪天,馬坪村至高山村通村道路路況查,為此,希望縣上幫助我們盡快啟動硬化這條通村道路,徹底改善我們群眾日常出行條件,優(yōu)化人居環(huán)境,促進經濟快速健康發(fā)展。”同時大家在交談時都深切地感受到,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對高山村各項建設十分關心,提供發(fā)展思路、協調各方力量、投入財力物力,使村莊的基礎設施、環(huán)境整治、群眾住房等方面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成為全縣先進示范村。
馬中奇一行一邊認真傾聽村民的發(fā)言,一邊仔細記錄。等大家都發(fā)完言后,他對這些問題現場一一進行了詳細解答和整改安排。馬中奇說,非常感謝大家對政府工作提出的寶貴意見和建議,這些意見建議提得實際誠懇,充分反映了各自的真實意愿。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完善歸納梳理,對某些反應的困難問題,將責成有關部門盡快辦理,給群眾滿意答復。同時將充分吸納大家的意見建議、集中民意、集中民智,推動政府工作再上新臺階,促進全縣經濟持續(xù)健康較快發(fā)展、社會和諧穩(wěn)定,讓群眾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
隨后,馬中奇一行又兵分三路,深入到群眾家中,征求意見。
“身體怎么樣?”“家里幾口人?”“兒女孝敬嗎?”“今年收成好不好?”“生活舒心不,有沒有困難?”每到一處,馬中奇一行都與困難群眾親切交談,詳細詢問他們的生活情況和身體狀況,了解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開展情況,聽取基層干部群眾對縣政府和縣領導改進“四風”的意見和建議,并詳細了解基層群眾最急需解決的困難和問題,為下一步整改做好準備,最終以看得見、摸得著、實實在在的成效贏得群眾的理解、支持和信賴。
走訪中,不知不覺晚飯時間到了,在群眾的再三挽留下,馬中奇一行決定在馬清俊家中吃晚飯,大家圍坐在他家的炕上拉起了家常。從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經驗做法到村里的發(fā)展,從全家人的生活工作情況到家庭收入,大家越說話越多,越說越親近,氛圍越來越融恰。不一會兒,一桌熱氣騰騰的農家飯準備好了,大家邊吃邊聊,聊得開心,笑聲不時飛出窗外。飯后,大家齊動手,迅速把桌椅板凳和碗筷收拾停當,并主動把伙食費硬塞給主人,與馬清俊一家依依惜別。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說得再好,不如群眾的表揚好,只有以實現人民愿望、滿足人民需要、維護人民利益為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把問計于民、問需于民落到實處,切實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群眾才會滿意。
與群眾同坐同語同吃,面對面,心貼心,可以聽到真話,可以了解真情,可以化解社會矛盾,可以更快地幫助群眾解決困難,更快地找到發(fā)展經濟改變落后面貌的路子。總之,人民群眾是我們黨的先進之源、力量之源、智慧之源、領導和執(zhí)政之源,離開了人民群眾,黨就失去了存在的根本。在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的今天,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