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計補償參合農民197.48萬人次,補償總金額2.53億元
張家川新農合成為農村群眾健康的保護傘
![](/Files237/BeyondPic/2013-5/14/2013051410424394.jpg)
“過去我們農民最怕生病,現在好了,參加了新農合看病能報銷,有病也不再扛了,最讓我們高興的是農村重大疾病醫療有了保障。去年我兒子得先天性耳聾,一次就給我報了8萬多元,再也不用擔心救護車一響,牛羊白養了。”5月12日,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大陽鄉汪洋村三組村民陳建軍告訴記者。
據了解,張家川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自2006年啟動以來,全縣農民參合率從2006年的87.02%,提高到2013年的97.14%。累計籌集新農合基金2.86億元,共補償參合農民197.48萬人次,補償總金額2.53億元,基金使用率達到88.41%。其中住院補償參合農民13.04萬人次,報銷住院費用2億元,占基金支出總額的79.05%。參合農民以戶為單位受益率年均達到27%,農民住院實際補償比從2006年的36.78%提高到2012年底的60.21%。
![](/Files237/BeyondPic/2013-5/14/20121228113733749.jpg)
張家川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自2006年啟動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緊緊圍繞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工作目標,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加強縣、鄉兩級醫療機構綜合服務能力為依托,以完善補償方案為突破口,以提高群眾受益水平、擴大受益面為歸結點,努力提高服務水平與服務能力,使全縣新農合工作不斷得到創新與發展,廣大農民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進一步得到緩解。
一是農村重大疾病患者醫療得到保障。將農村兒童先心病、兒童白血病、乳腺癌、宮頸癌、終末期腎病、重性精神病、肺癌、胃癌、糖尿病、唇腭裂、先天性耳聾等27種重大疾病確定定點醫療機構,報銷時不設起付線,按照住院費用的70%予以補償。二是實行了住院大病保底補償政策。參合農民按規定辦理轉院手續,在市級(含市級)以上定點醫療機構住院總費用超過1萬元,且實際補償比低于50%的,按照住院總費用50%的比例補償,確保參合農民的切身利益。三是開展了門診特殊病種補償。共將32種特殊病種納入新農合門診補償范圍,不設起付線,報銷比例70%。四是對農村特殊人群加大補償力度。對農村五保戶、重度殘疾人、計生“兩戶”等特殊困難群體,取消住院起付線,報銷比例在原有基礎上提高20%,在鄉鎮衛生院免費住院。五是實現了即時結算,方便農民群眾。從2013年起,張家川縣參合農民在天水市第一人民醫院、市二院、市三院、市四院、市五院、市中醫院、市婦幼保健院7家市級醫療機構住院治療并提交相關手續,出院時將由醫療機構按全市統一標準當場結報并墊付農民新農合補償費用,再由醫療機構與縣合管辦定期結算,極大的方便了全縣參合農民及時獲得醫療費用補償。六是實施了基本藥物制度。國家基本藥物及省級增補藥物在各級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報銷比例基礎上提高10%。七是落實正常分娩補償政策。參合孕產婦在定點醫院住院正常分娩,先行享受“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項目”,新農合對補助后剩余費用,縣級及縣以上定額補助650元,鄉級定額補助300元。住院病理性分娩和產后并發癥發生的醫藥費用,在享受“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項目”的基礎上,剩余費用執行新農合住院補償規定。當年出生的新生兒,隨其父母享受新農合保障,免交當年費用,次年按規定繳費。八是規范開展門診統籌補償,擴大農民受益面,合理分流病人,減輕住院壓力。普通門診統籌實行現場補償,按比例直補,鄉、村級單次門診費用補償比例統一為90%,每人每日累計門診處方費用分別控制在50元、30元以內,當日門診補償封頂線分別為45元、27元,參合農民每人每年度門診統籌補償封頂線為100元,以戶封頂,按戶核定使用,年度不結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