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三送三幫” 做到“四到村 四到戶 四進農家”
張家川縣開展“雙聯”行動冬季百日集中活動
為了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進一步促進“雙聯”行動深入開展,搶抓冬季農閑有利時機,推動 “三農”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委決定從2012年12月20日開始至2013年3月底,利用100天的時間在全縣范圍內深入開展“雙聯”行動冬季百日集中活動。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開展的 “雙聯”行動冬季百日集中活動以黨的十八大和省委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第七次會議精神為指導,以發展三大富民產業、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以提高農民致富技能、確定致富項目和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為重點,把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為雙聯行動的根本任務,組織省、市、縣、鄉四級幫聯單位,上下聯動,干群互動,各方齊動,統籌推進,深入開展“三送三幫”活動,做到“四到村”、“四到戶”、“四進農家”,促進張家川縣“雙聯”行動更加全面、均衡、有效的深入開展,為明年農業農村工作開好頭、起好步和與全國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開展“三送三幫”活動。 “三送”。 各級幫村單位和聯戶干部深入幫聯村戶,全面開展送溫暖、送技術、送信息活動。一是送溫暖。以學習宣傳黨的十八大精神為重點,集中開展一次“訪貧問苦”活動,幫助群眾解決看病、上學、就業、農產品銷售和生活中最迫切、最急需的問題,把黨的十八大精神和物質幫助送到困難群眾家中,努力使每一個困難家庭都能溫暖過冬、愉快過節。在兩節期間,對重點優撫對象、老模范、老干部、老黨員進行走訪慰問,讓他們真正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關懷。二是送技術。圍繞發展三大富民產業、農業結構調整、農村生產發展的實際需求,通過召開培訓會議、現場指導等多種形式,積極開展黨員冬訓、法律政策宣傳、農民工技能培訓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使農民較好的掌握各種致富技能,為農村培養發展一批實用技術能手、土專家和田秀才。三是送信息。采取召開座談會、村民大會、成功人士現身說法、走訪農戶、手機短信等方式,積極主動向農民宣傳強農惠農政策、三大富民產業扶持政策,介紹農產品市場需求、勞動力轉移就業等及時可靠的科技、經濟和市場信息,讓群眾知政策、曉形勢、促致富。
“三幫”。一是幫建合作經濟組織。采取“合作組織+農戶(種養殖大戶、散戶)”、“龍頭企業+合作組織+農戶”、“聯村單位+合作組織+協會+農戶”等多種模式,對產業基礎好、有示范帶動作用的村戶,指導幫助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幫助依法辦理登記注冊,建立規范章程,為農民走向專業合作之路搭建橋梁。二是幫定致富增收項目。堅持從聯系村戶不同實際出發,分類指導,搶抓全縣扶持發展三大富民產業的政策機遇,盡力幫助聯系村戶選準一個致富項目,科學制定一份切合實際的產業發展規劃,幫助廣大群眾調結構、促增收,拓寬群眾致富路子。三是幫解發展難題。充分發揮各級組織和幫聯干部信息靈通、聯系廣泛等優勢,盡力幫助群眾解決發展產業增收致富所需的營業執照、許可證等各種證件(手續)辦理難題;積極利用婦女小額擔保貸款、“雙聯”惠農貸款等各種扶持政策,盡力幫助聯系貧困戶協調解決融資貸款難題。
開展“四到村”活動。一是小康規劃制定到村。圍繞到2020年與全國、全省同步實現小康社會和“十二五”末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對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六個方面23項指標,進行科學測算,細化確定年度增長目標任務,進一步制定完善聯系村脫貧致富奔小康規劃和幫辦實事計劃。二是產業發展計劃制定到村。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發揮優勢、促進發展的原則,在摸清聯系村產業現狀和存在問題的基礎上,理清思路,幫助制定產業發展規劃,準確規劃產業發展規模,科學測算致富增收效益。三是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及協會組建到村。由縣人社、農業、畜牧、工信、科協、供銷社等相關單位負責,各鄉鎮和聯村單位協作配合,圍繞發展三大富民產業,積極在鄉村靈活組建清真餐飲服務業、牛羊規模養殖業、皮毛加工販運業、蔬菜種植等各類專業合作社(協會),成立全縣清真餐飲服務業協會,在省內外條件成熟的大中城市掛牌成立清真餐飲服務業分會,積極探索與縣外單位、企業聯建模式,擴大組建范圍,提高農民創業增收的組織化程度。四是美麗鄉村建設措施落實到村。按照“美麗鄉村”示范帶建設實施方案要求,進一步明確各自聯系村內垃圾池修建、危房和危墻改造、村莊巷道硬化、“五清五改”等建設任務,統籌安排部署,合理謀劃,科學制定切實可行的設計方案和工作計劃,如期完成“美麗鄉村”建設。
開展“四到戶”活動。一是小康目標計劃制定到戶。以聯系戶為主,由聯戶干部科學制定完善聯系戶脫貧致富奔小康計劃,通過算賬對比、收入測算等辦法,幫助聯系戶理清發展思路,制定年度增收指標計劃和年度幫辦實事計劃。二是致富項目確定到戶。在選準致富項目、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協調落實貸款和開展致富技能培訓的基礎上,幫助聯系戶采取自辦、聯戶辦、入股辦等多種行之有效的方式,積極培育發展已選定的致富產業,及時協調解決發展致富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三是五清五改措施到戶。由各鄉鎮負責,幫聯單位配合,政策引導,宣傳教育,積極組織群眾對村內垃圾、柴堆、糞堆、路障和院落進行徹底清理; 各鄉鎮、聯系村和幫聯單位共同負責,及早對村內改水、改路、改廚、改廁、改墻、改圈工作進行科學合理規劃,為“美麗鄉村”建設奠定堅實基礎。積極推行村民門前三包、村干部分片包干責任制,鄉村兩級定期進行督促檢查,確保村內道路通暢、環境優美整潔。四是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到戶。全面推行“三三五五”群眾工作法,認真組織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全面掌握村內主要矛盾糾紛的緣由及癥結所在,及時調處化解矛盾。同時,安監、公安、交通、消防等部門要認真開展冬春季安全生產大檢查活動,切實排除各類安全隱患。
開展“四進農家”活動。積極組織開展政策、科技、法律、文明進到農家活動。一是惠民政策進農家。制作宣傳標語、宣傳資料進村入戶宣傳黨的惠農政策,舉辦十八大精神專題講座,大力宣傳黨的方針政策,讓群眾認識到黨和政府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把群眾的思想統一中央和省市縣委的決策部署上來,凝聚民心、民智和民力,形成強力推動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合力。二是法律法規進農家。深入開展為“百村萬戶”送法律法規宣傳活動,用身邊的案例進行以案釋法,教育廣大群眾依法辦事,合理表達訴求,爭做學法、知法、守法、護法的公民。三是文化科技進農家。利用“農家書屋”、遠程教育、舉辦專題講座、培訓班等形式對群眾進行種植業、養殖業、清真餐飲服務業、家政服務、伊民電焊工等方面的技術培訓,多渠道提高群眾增收致富的能力。四是鄉風文明進農家。廣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廣大農民知榮辱、樹新風、懂禮貌,引導農民樹立公德意識,提高文明程度,爭做破除迷信、勤奮創業、家庭和睦、講文明、講誠信、守法紀的好村民。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通過“雙聯”行動冬季百日集中活動的開展,使每個聯系戶和困難家庭切實感受到黨的溫暖,確保困難家庭能夠過上一個美滿祥和的新年;使有意愿參加培訓的農民全部得到農業科技和勞務技能培訓,覆蓋面達到100%;農民急需的致富信息得到全面了解;有條件組建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行業協會的村全部建起協會組織;每個幫聯戶至少確定一個致富增收項目,各種證件手續等難題得到順利解決;聯系村戶脫貧致富奔小康規劃計劃、產業發展規劃計劃、美麗鄉村建設措施、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全面落實到村到戶;黨的十八大精神、農村實用技術、法律法規和鄉風文明進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