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為了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把全縣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的思想統一到黨的十八大精神上來,把力量凝聚到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各項任務上來,迅速在全縣興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熱潮,縣新聞中心開設“學習十八大、開創新業績”局長訪談欄目,進一步領會精神實質,尋找工作差距,理清發展思路,促進全縣各項工作又好又快發展。
以十八大精神為指針 主動作為 加快“工業強縣”步伐
——訪張家川縣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楊正祥
記 者:楊局長,黨的十八大剛剛閉幕,作為全縣工業和信息化的主管部門,您認為十八大將給我縣工業和信息化工作帶來哪些新機遇?
楊局長:十八大報告提出,要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今后我局將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凝聚全體干部職工的智慧和力量,使全縣工業發展走向一個生態文明的新時代、科學發展的新時代、關注民生的新時代、建設小康社會的新時代。加快推進全縣工業經濟的跨越發展,重點要抓好礦產業、皮毛加工販運業、清真食品加工業等優勢產業的鞏固提升和發展,著力抓好項目爭取、工業“雙五”工程、三大工業園區建設、振興皮毛產業發展等重點工作,推動全縣工業經濟發展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
記 者:工業和信息化工作近年來成績突出,受到了上級部門和社會各界的肯定。您認為在當前的工作中還存在哪些困難和問題?
楊局長:雖然我們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是工業經濟仍處于原始積累期,結構不合理,發展不均衡,現有的企業仍以資源加工型為主,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產品發展緩慢,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的能力差。二是企業發展資金短缺,加之企業信貸擔保機制不健全,企業融資困難,影響了企業生產經營和擴大再生產。三是缺乏高科技、高效益、低能耗的工業大項目,缺乏帶動工業經濟發展的骨干企業和拳頭產品,工業經濟發展基礎薄弱。四是企業發展各類人才嚴重不足,工業經濟宏觀管理人才、行業領軍人才、高技能人才和營銷策劃人才整體匱乏,嚴重影響今后全縣工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五是工業項目招商引資實效不夠明顯,工業園區建設仍然滯后,入駐園區企業輻射帶動作用未能得到有效發揮。六是商貿流通網點布局不盡合理,專業市場建設滯后,尤其是農村消費市場體系建設進展緩慢,對縣域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不夠明顯。
記 者:作為工信局長,您如何將“十八大”帶來的新機遇轉變為新氣象,在今后工作中有什么規劃?
楊局長:在今后的工作中工信局將圍繞縣委、縣政府的工作部署,以服務全縣經濟工作大局為重點任務,以加快推進新型產業基礎的構建為己任,在加快“工業強縣”實施戰略中突破開局,在主動作為中謀求地位,在完善職能中開拓進取,在轉變作風中狠抓落實,在促進全縣工業經濟發展方面不懈努力,重點抓好六方面的工作。
一是依托優勢資源,做大做強礦產業。加快縣內資源的勘察、整合、開發力度,堅持優質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促進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圍繞建設甘肅省100萬噸精密鑄造一期20萬噸鑄鋼產業化基地,組建張家川精密鑄造股份有限公司,把我縣東部工業園區建成集采、選、冶、鑄為一體的礦產業循環經濟園區,使礦產業真正成為全縣的支柱產業。
二是培育名優品牌,做精做優民族加工業。充分利用張家川清真食品天然品質、清真品格的優勢,依托中部清真食品和農副產品加工園區,以縣內清真食品企業為龍頭,做精做優清真食品加工業,爭取盡快通過國際清真食品認證,促進全縣清真食品打入國際市場,打造獨具特色的西部清真食品城。以阿膠廠重組為先導,強化招商引資和引強入張工作,建成大型清真牛羊肉定點屠宰場,加快隴東南畜牧大縣的建設步伐。
三是堅持引大扶強機制,改造提升皮毛產業。借助東部產業轉移的機遇,引進國家特大型企業(集團),承接南方皮毛加工企業,加快龍山皮毛加工貿易園區建設步伐,努力形成特色突出、競爭有力的皮毛產業集群,把龍山鎮真正建設成為隴上商貿重鎮、中國皮毛之鄉。
四是加快市場體系建設,做活做響商貿流通業。充分發揮回族群眾擅長經商的優勢,大力發展商貿流通業。加大市場建設力度,盡快完善城鄉市場體系,提升全縣市場建設管理水平;積極發展現代物流業,開工建設一批重大市場物流中心,進一步搞好商貿流通。加快物流園區建設,加大對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支持力度,深入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做好家電下鄉和家電節能產品的銷售監管工作,規范市場經營秩序,搞活商貿流通。
五是加快園區建設,壯大縣域工商經濟實力。加大東部工業園區道路、水電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為張家川縣100萬噸精密鑄造產業化基地、4×100萬千萬煤電項目建設夯實基礎;完善中部工業園區基礎配套設施,做好清真明膠、阿膠、民族服飾、清真食品生產、牛羊肉定點屠宰等加工項目的建設協調保障工作;積極開展西部工業園區征地、規劃等各項前期工作,引進大型皮毛加工企業,提升皮毛加工水平。進一步完善三大工業園區的各項管理制度,扶持發展已入駐企業生產經營,提高生產效益,擴大園區的整體帶動效應。
六是加強項目建設,夯實工商經濟發展基礎。加強工業“雙五”工程的洽談合作與建設力度,重點抓好風力發電、200萬噸新型干法水泥、100萬噸精密鑄造一期20萬噸鑄鋼項目、500噸阿膠、500噸清真明膠、清真食品、清真牛羊肉定點屠宰等項目的銜接工作,力爭項目早日建成投產。以伊味思清真食品、建明調味品、阿膠制品、綠源中藥飲片等項目生產線優化升級為重點,積極培育名優品牌,不斷提升產品市場份額和競爭力,提高企業經濟效益。進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支持企業自主創新,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用足用活各類扶持優惠政策,爭取國家、省、市的政策扶持和項目資金投入,推動全縣工商經濟健康、持續、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