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自全省“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開展以來,省市縣鄉各級單位干部多次深入包聯村組認真入戶對接搞調研,傾聽心聲辦實事,上下聯動破難題,結合村情興產業,順應了廣大農民的新期盼,奏響了扶貧攻堅共同奔小康的嘹亮號角,打開了富民安民的新局面。日前,記者深入15個鄉鎮、省市縣鄉在此次行動中的先進典型進行了專題采訪,從即日起本網將推出《小康路上你我牽手共進》系列報道, 通過典型宣傳,進一步激發引領帶動各級包聯單位進一步創新思路,扎實開展為民富民行動,真正讓群眾的思想活起來,富民的產業興起來,群眾的腰包鼓起來,農村的面貌靚起來。
《小康路上你我牽手共進》系列報道之五十四
蔬菜鼓起川王人的錢袋子
![](/Files236/BeyondPic/2012-12/3/1212011015db6b75d01fe3b05b.jpg)
初冬時節,記者走進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川王鄉蔬菜示范產業園看到,這里棚成片、田成方、樹成行、渠相通、路相連。——這正是張家川縣川王鄉積極實施蔬菜種植標準化建設帶來蓬勃發展的結果。
![](/Files236/BeyondPic/2012-12/3/12120110153b4146eca8e39926.jpg)
川王鄉黨支部書記馬亞軍介紹說,川王鄉把蔬菜產業作為群眾致富的主導產業來培育,通過鄉村兩級干部的共同努力,目前,全鄉已建設普通大棚1070座,雙鋼梁大棚27座,育苗日光溫室2座,主要種植辣椒、甘藍、花椰菜、西芹、娃娃菜等品種。
![](/Files236/BeyondPic/2012-12/3/1212011015c0b08ded92e28902.jpg)
現在,川王鄉的蔬菜種植實現了規模化種植、商品化處理、市場化運作、品牌化銷售的產業格局。種植蔬菜讓川王鄉遠近聞名,也讓這里的村民的日子變得紅紅火火。蔬菜種植是川王鄉的一個新產業,效益非常可觀,但當初鄉上和村上建議大伙種植蔬菜時,卻遇到了重重阻礙。鐵洼村一組村民馬克榮道出了一開始的擔心:“一開始都是種玉米、小麥等糧食作物,猛然間種蔬菜 恐怕沒市場賣不出去,而他現在對蔬菜種植充滿了信心。”
為打消村民的顧慮,鄉上和村上積極銜接,專門邀請來縣農業局專家和技術人員現場授課,向大伙講解蔬菜種植技術和效益,并組織帶領村民到武山等地考察學習。
![](/Files236/BeyondPic/2012-12/3/1212011015b8b217d765d51faf.jpg)
談到收益時鐵洼村支部書記海耀福指著他那些已收獲了的紅通通的辣椒高興的給記者說,“今年我家種植了3個大棚,里面全栽的是辣椒,在我的精心待弄下,長勢喜人。”鐵洼、川王、小河、馮家4村每年每個大棚均收入3000余元,每戶均有4個大棚,每戶年收入有12000余元,這一產業的實施,進一步提高了當地群眾的家庭收入,生產生活得到極大改善,使全鄉人民邁上了富民之路。
川王村支書王建清興致勃勃的告訴記者:“現在村上已經成立蔬菜協會1個,培訓基地1個,購銷專業合作社1個,青年之家1個,這些從無到有都歸功于村上蔬菜產業的迅猛發展,下一步我還準備把我村蔬菜產業做大做強,帶領我村廣大群眾盡快走上致富的路子。”
![](/Files236/BeyondPic/2012-12/3/1212011015e0bf3c3fcbe78ae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