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全縣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啟動以來,省市縣鄉各級單位干部多次深入包聯村組認真入戶對接搞調研,傾聽心聲辦實事,上下聯動破難題,結合村情興產業,順應了廣大農民的新期盼,奏響了扶貧攻堅共同奔小康的嘹亮號角,打開了富民安民的新局面。日前,記者深入15個鄉鎮、對省市縣鄉開展此次行動中的先進典型進行了專題采訪,本網將推出《小康路上你我牽手共進》系列報道, 通過典型宣傳,進一步激發引領帶動各級包聯單位進一步創新思路,扎實開展為民富民行動,真正讓群眾的思想活起來,富民的產業興起來,群眾的腰包鼓起來,農村的面貌靚起來。
《小康路上你我牽手共進》系列報道之四十九
“四條妙計”使海河村走上一條富民路
![](/Files236/BeyondPic/2012-11/22/034.jpg)
海河村民馬玉海家牛羊滿圈
窮則思變。上世紀80年代,海河村一組村民馬玉海費盡周折借錢娶上媳婦,加之父親在田地干農活時被倒塌的土方積壓過世,光陰過的緊巴巴,馬玉海和媳婦到陜西靠打零工為生。10年前,聽聞海河村發生巨變的馬玉海一家又搬了回來,剛回來時,由于沒有來錢的門路,連一袋鹽買不起,全靠向親朋鄰居借。馬玉海心里又打起了舉家搬離海河村的退堂鼓,在村支書楊建明苦口婆心的勸導下和村民們的幫助下,馬玉海養了2只羊1頭牛,勤勞能干的他滾雪球式的發展起了畜牧養殖業。當記者在村支書楊建明的帶領下前往馬玉海家采訪時,揮動鞭子要放羊的馬玉海在他家院子里被記者攔了個正著。記者發現,他家院子里停放兩輛手扶拖拉機,院落北面是剛修建的新房,南房里糧食滿倉,“戶戶通”在房頂上格外引人注目。
村支書楊建明告訴記者,馬玉海如今是村上的防疫員,他長期發展養殖業,有足夠的養殖經驗,他還熱心地傳授養殖經驗給村民。今年我們村,有20個村民享受了小額擔保貸款政策,其中有3人已在搞運輸販運業。二組村民米正杰靠跑運輸販運,現在西安買上了樓房,家里有兩輛大貨車。四組村民楊存福一家6口人現在新疆開飯館,一年能收入10萬多元。目前村上有十幾戶人舉家外出發展清真餐飲業,在西安、新疆等地開清真飯館,收入很不錯。現在縣上出臺了發展清真餐飲業的鼓勵政策,村上一些年輕人打算開春之后,外出開飯館。總之,發展“清真餐飲業、畜牧養殖業、運輸販運業、勞務輸出業”,我們海河村有出路,這是我們海河村發家致富的四條錦囊妙計。
楊建明還告訴記者,在“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中,縣人大辦公室的干部多次在我們村訪貧問苦,為我們村的發展出良策,動真招。尤其是縣委副書記、縣人大李肖鋒在百忙之中協調有關我們村發展事宜,得到了縣相關部門的有力支持。明年,我們村將建設“通暢工程”農路4.3公里和“一事一議”農路3.5公里,還會給每家每戶引入自來水,這兩項工作的開展,將會切實解決群眾行路難,飲水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