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成立于1953年的張家川回族自治縣,2013年7月6日將迎來60周年華誕。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是全國回族比例最高的少數民族自治縣。建縣以來,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張家川縣歷屆縣委、縣政府帶領全縣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勵精圖治,奮發圖強,推動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不斷取得新的成績。
60年風雨歷程,60年滄桑巨變。為了充分展示張家川回族自治縣60年來的新發展、新變化,從即日起特推出《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成立60周年》系列報道,熱烈慶祝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成立60周年。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成立60周年系列報道之七十八
張家川:坡地變梯田 農民笑開顏
![](/Files235/BeyondPic/2012-10/22/1210221001c22b02c683914441.jpg)
金秋時節,筆者穿行在張家川回族自治縣農村的田間地頭看到,一臺臺推土機和裝載機在坡地上來回穿梭,將坡地變得平坦,開出了一層層梯田,從山腳一直環繞到山巔,猶如一層層天梯,帶領群眾走向致富的天路。
![](/Files235/BeyondPic/2012-10/22/12102210014a1f13bc12b74dee.jpg)
近年來,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梯田建設工作,把梯田建設作為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實施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措施來抓。每年秋播之前, 縣水務局就配合各鄉鎮及時向農戶發放梯田建設通知,讓農民做好作物倒茬工作,并以小流域為單元,打破鄉界、村界、地界,對梯田建設進行一次性規劃設計,將任務一次性落實到鄉村和地塊。同時,每年年底,對全縣梯田建設進行量化考核,依據驗收考核結果,由縣委、縣政府對梯田建設的先進鄉鎮表彰獎勵。
![](/Files235/BeyondPic/2012-10/22/1210221001055203c7a0a4047d.jpg)
梯田建設的好壞,質量是關鍵,直接影響到農民的增收,農業的發展。為此,張家川縣在梯田建設中上規模、上水平,堅持整鄉整村整流域集中連片和規模治理,并將梯田建設與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相結合,與調整產業結構相結合,與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相結合,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目前,全縣已經形成了 “梯田+全膜覆蓋”、“梯田+經果林”、“梯田+中藥材”、“梯田+土地流轉”等多種特色產業模式,有效推動了生態環境建設、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特色產業開發。
![](/Files235/BeyondPic/2012-10/22/1210221001151b102c91eb6987.jpg)
張家川縣木河鄉高山村村民說:我的這塊地原來是退耕還林地,整體修成梯田了,這梯田地平長草也長得好,你看原來長的短短的,現在長得有一人高。馬關鄉草灣村村民說:原來的山地抖地是靠天吃飯,現在修成梯田能保持水源了,現在比以前增產多了。
今年,張家川縣預計投資1286萬元,在張川、劉堡2鄉鎮11村建設1萬畝高標準農田。截至9月底,已建成高標準農田4200多畝,拓寬主干道14公里,計劃于10月份全面完成梯田建設任務。梯田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后世。目前,全縣梯田建設正干得熱火朝天,“山頂林草戴帽子,山間梯田系帶子,溝底塘壩穿鞋子”的生態梯田綜合治理模式,正在張家川縣逐步推進。
![](/Files235/BeyondPic/2012-10/22/1210221001482450087b4f1602.jpg)